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各种色彩背后有什秘密?这种特殊的粉色能让人减少暴力行为

2020-03-08 17:43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晚报

在历史上,粉色曾经更适合男性。

作者:彦晶


近年来,有关女性和性别的讨论一直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最近,在武汉疫情中,一场由女性发起的,为一线女性医护捐赠卫生巾和“安心裤”的“姐妹战疫”非常令人感动。因为它不仅大声说出了女性对生理用品的需求,实际地为女性解决了部分紧缺的物资,也让大家正视:自然生理现象本不应成为一种身体羞耻,消失在话语中。

据报道,“姐妹战疫”的具体操作中有一个小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即团队的宣传海报原本是粉色的,但发起者梁钰反对,她想用蓝色代表这次行动,想要趁这个机会告诉所有人,女性的代表色也可以是蓝色。“没有任何颜色可以代表一个性别。”梁钰选择用“蓝”代替“粉”的举动,说明了色彩并不是纯粹的“颜色”,它的背后隐藏着秘密,更是理念与社会文化的产物。

如果想要了解颜色的秘密,英国作家卡西亚·圣克莱尔所著的《色彩的秘密生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她选择了75种色彩,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它们是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产生的?从何时开始流行?是否与某位艺术家、设计师或某个品牌有关?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如何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变化?它勾勒出的不仅仅是色彩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轨迹。

假如回到文章开头有关颜色与性别的话题,人们也许会感到好奇,“粉色是女孩的颜色,蓝色是男孩的颜色”这一如今看起来似乎已经约定俗成的观念究竟起源于何时?卡西亚·圣克莱尔在书中指出,令人惊讶的是,“女粉男蓝”的“严格”区分竟然仅仅是20世纪中期才出现的。1893年《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关于婴儿服装的文章写道,按照规定应该“给男孩穿粉色,给女孩穿蓝色”。所谓“规定”虽然不是硬性的,却同样是一条在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则,原因是粉色看起来“更加果断、更加坚强”,仅比代表阳刚的“红色”稍稍弱了一点,而蓝色则是圣母玛利亚的代表色。由此可见,一百多年过去,粉蓝的“适用对象”虽然掉了个儿,人们对男女性格的刻板印象却并未有多大的改变。

粉色这个词,存在的历史虽然不长(17世纪后半叶,《牛津英语词典》才第一次收录了这个词,用来形容淡红色,其他的淡颜色则无此殊荣),其内涵却比许多人印象中的“花与公主裙的颜色”更为丰富。在历史上,粉色曾一度以“大胆明亮”的特质而深受坚强、有个性的女性喜爱,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蓬帕杜夫人就是其中代表。不过,自从艺术家们开始将胭脂红、赭色和白色混合,用于表现女性的裸体后,粉色才与陈旧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者对此进行的反抗联系在了一起。“姐妹战疫”的发起者梁钰拒绝将行动冠以“粉色”之名,是对女性与粉色之间直接联系的否定,更是对为粉色与女性披上“梦幻”“暧昧”“幼稚”等外衣的拒绝。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颜色虽然不能代表性别,它们对人类的行为又的确会产生影响,这是颜色背后隐藏的另一重秘密。

一种特殊的粉色——经人工调和而成的“贝克·米勒粉”就有着卓著的减少暴力行为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各大城市曾饱受毒品泛滥和暴力犯罪飙升的困扰,而令民众万分期待的能够降低人们攻击性的办法竟然是一种亮粉色。提出这一理论的亚历山大·G·绍斯教授做了多组实验论证此举有用:他测量了153位年轻男子的体力,然后让其中一半的人看深蓝色,另外一半的人看粉色,而在看过粉色的这一组里,大部分人的体力都较平均水平减弱了。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美国海军惩戒中心试着将拘留室刷成了粉色,在随后的156天里,曾令指挥官头疼不已的暴力事件竟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粉颜色就能降低人的暴力冲动?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在当时也引起了巨大的学术争论。随着犯罪率的下降,“贝克·米勒粉”留下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也被搁置了。在美国,如今使用它的监狱已非常罕见。不过,这一案例使我回想起了2017年上映的喜剧动画电影《帕丁顿熊2》,它的经典桥段明显借鉴了这段历史:小熊不小心把一只掉色的红袜子扔进了洗衣机,所有的囚服被染成了粉色,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将这群曾经冰冷凶恶的罪犯变成了温柔可亲的甜心。

还有的颜色内涵复杂,社会、时代赋予它的意义在其中冲撞,使其颇具矛盾感。“黄色”便是其一。它有代表负面价值的一面:“黄色书籍”的罪恶含义源自法国,从19世纪中叶起,色情文学就以“不那么庄重”的艳黄色作为封面色。奥斯卡·王尔德被捕的时候,也因臂下夹了一本黄皮书,被公共舆论施与了极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金灿灿的黄色也是现代主义、美学与颓废主义的象征。梵·高就在他的画作中画上了黄皮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上,鲜黄色是最尊贵的色彩。

虽然我们的眼睛每天都要接触各种颜色,却并不一定了解其中隐藏的秘密。记得有一位朋友,曾想给即将出生的儿子购买粉色的婴儿服,结果被丈夫和家人惊慌地阻拦了下来。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一百年多年前的男娃娃们大部分穿着粉色的童装,拥有着更“粉嫩”的前途。如今,与其简单地将女性与粉色联系起来,倒不如踏踏实实地为她们做一些事情,推动每一个微小的观念的进步,让她们的未来也分享更多粉色的明亮。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