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有光,就有影,如何全方位看事物?这一现象里面暗藏着道理

2020-03-29 15:26 编辑:TF015 来源:北京晚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光与影的世界。

资料图,白继开 摄

有光,就有影;哪怕是“无影灯”,也只能让“本影”在某个时间段减淡,而不会使影子消失。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如此——有善就有恶、有真就有假、有美就有丑、有爱就有恨……光与影共同存在,见证了沧海桑田。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在我们身上,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的东西。前者转化,就成了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了前者。”无论何时何地想起这句话,总令我心生感慨。他还说:“这个宇宙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虽然显得理性、睿智,却饱含诗人般的激情。

巧合的是,“光”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正是“上面一团火,下面一个人”;“影”字原本作“景”,上面是一个“日”。前贤早已暗示我们:有“光”——无论日光还是火光,都会出现“影”,这便是最朴素的辩证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如诗一般的语言所阐述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也就产生了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产生了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亦如光影相随。世间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是为什么有时候看自己、说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有“光”,看世界、说别人的时候会觉得有“影”呢?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

我想起无影灯效应:让强光源在高处,以不同的角度照射下来,这样才会从最大程度上减弱阴影。或许这里面暗藏着一个道理:只有我们站在相当的高度、全方位地来看事物,才有可能更加客观、避免错误。

我又想起杜子美,这位有哲学家眼光的唐代大诗人在《望岳》一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一直觉得用这首诗来诠释光与影,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即便是五岳之尊的泰山,清晨与黄昏的光影也会渲染出巍峨青峰,这便是“造化”所钟的“神秀”;让层层云烟荡涤胸怀,仔细观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才能尽览无限风光。

我还想起《金刚经》中最有名的几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大可不必执着于一切的“有”,在宇宙的视域中,千年、万年不过是如露如电般的存在,“有”皆会幻化成“梦幻泡影”,有什么必要妄自尊大?有什么必要妄自菲薄?有“影”,是因为有“光”;有“光”,便出现了“影”。所有烦恼、坎坷乃至欢喜、名利,迟早都会成为过去,光和影的变化却不会终止。

面对大千世界变幻莫测的光和影,我们每个人都不要以真的名义去恶毒,不要以善的名义去纵容,不要以美的名义去造作,不要以爱的名义去跋扈……而在“真、善、美”中,“善”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无善之“真”与无善之“美”,真的“美”吗?在追求光明的人生旅途上,善良、利他、大爱才是根本。

我们不妨从当下、从自身做起,面向阳光勇往直前,将阴影踏在脚下、抛在身后。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之柔

流程编辑:TF015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