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谈明星跨界拍电影:不用大惊小怪
2014年11月4日,近两年,赵薇、徐峥、郭敬明、韩寒等不少跨界电影人的作品都取得不俗票房,最近崔健、赵宝刚、高希希等大腕也开始跟风玩跨界。对于这样一种潮流,著名导演谢飞在前天的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开幕峰会上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影玩跨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用大惊小怪,观念多元和创新才是最重要的。他也提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认为这部剧“有非常多价值突破”,因此电影人不应该瞧不起电视剧。
谢飞导演说,其实电影玩跨界早有先例,比如黑泽明当导演之前就是编剧,《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之前则是一个演员。他还特别提到了这两年很活跃的跨界高手高晓松:“他报考过我的研究生,但那一年我一个也没要,后来他还问我,您怎么不要我,我这么有才。我说我怎么没看出来?事实证明,他的电影不行,脱口秀不错。”谢飞说他很爱看《晓松奇谈》,特别认同高晓松所说的一个观点,“人类在经历过大航海时代后,进入了大网络时代。”谢飞认为,正是数字技术造成了专业和业余的跨界、公开放映和个人影像的跨界,所以电影人的观念不应该被传统所束缚。
已经70多岁的谢飞对待电影的观念并不老套,他认为:“唯有影院最伟大,那是30年前的观念。现在的电影市场是年轻人娱乐的游戏,但不是所有电影都要进市场,将来实体商店都没了,什么都会变的,外在形态不重要。”但他也强调,无论时代和艺术形式如何改变,属于人类精神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艺术的核心所在。他鼓励现场的青年电影人,要勇敢地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青年导演陈宇在发言时谈到:“这是一个把电影评论家逼疯的时代,很多现象很难去归纳、解释,没有标准答案。”他也认为,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电影的价值实现方式也不再是简单的票房概念了,这给了年轻人更多机会。曾参与创作《投名状》、《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等大片的青年编剧郭俊立则认为,票房是投资人而不是创作者需要关心的,“我觉得《黄金时代》票房不好很正常,如果我是许鞍华,票房好了才紧张呢,明明拍了一部艺术片,怎么人人都能看懂?”因此,他建议青年电影人要认准自己的想法,坚定地走下去,不要往两边看。
著名编剧王兴东提醒年轻导演要重视剧本,他认为将来的导演如果不会写剧本,很可能就会失业,因为网络时代人人都会拍电影。“一部好的电影,第一要有真情实感,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不行,要扎根生活;二是要拍别人没有拍过的,翻拍、跟风,都没有出路,别人的成功就是你的坟墓;三是要找到最好的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李俐/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