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全国政协委员:整天刷手机的家长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娃

2020-05-27 16:04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全国政协委员、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云:许多家长也开始重视亲子阅读,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家长就是做不到,要求孩子读书自己玩手机,整天刷手机的家长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娃。

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太对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

但也有网友觉得:不能全盘否定,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了吗?

您怎么看?

延伸阅读:

感觉孩子业余时间总在玩手机?于丹详解,家长应该先看懂此调查

孩子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都看什么?每天用多长时间上网?而他们的父母又有怎样的使用习惯?在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伦理论坛上,《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显示,在新媒体时代,父母与子女在新媒体使用频率、使用动机等方面差异较大。

为了解当下家庭媒介环境和青少年媒介素养家庭教育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选取北京市八所初级中学,针对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配对的问卷调查。在论坛上,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于丹教授,从新媒体使用的代际差异、家庭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影响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关于使用时长,于丹说,数字化生存成为父母常态,而子女的媒介使用时间在可控范围内。被调查者当中,父母每天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工具上网的时长较长,超过7%的父母的使用时长在6小时以上;四成子女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时长控制在1小时之内,近三成耗时1至3小时,1.6%的子女甚至超过了6小时。

关于使用动机,于丹认为,父母获取信息之外注重社交需求,而子女解决学业问题的同时寻求娱乐。调查显示,父母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搜索信息、读取新闻和社会交往,而子女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娱乐、在线学习、社会交往、搜索信息。

关于信息选择偏好,父母信息消费较为均衡,而子女偏爱娱乐消遣性内容。调查显示,位居父母在新媒体上的浏览内容前四位的是,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社教文化、综艺娱乐;子女的浏览偏好的第一位却是综艺娱乐。

《报告》把家庭沟通类型分为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和一致型家庭,分别对应不同的沟通模式。把父母的介入方式分为积极性介入、限制性介入和共同使用三大类。研究发现,家庭媒介环境能够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影响。在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和既注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谐关系,又重视子女观念的养成的一致型家庭沟通模式下,父母在子女新媒体使用上的介入程度更高。

关于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对父母新媒体功能认知的影响,《报告》提出,高收入家庭更强调对新媒体的风险(消极功能)认知,低收入家庭更平衡地看待新媒体“双刃剑”功能;城镇家庭相较于郊区家庭,更强调对新媒体的风险认知。

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时长对子女的新媒体使用时长及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有正向影响。于丹教授强调,家庭沟通环境中要注意“亲子交流”和“亲子陪伴”两个概念的差异。亲子交流涵盖了跨时空的沟通与互动,双方虽处于不同时空下,但交流可以在虚拟场域中进行;亲子陪伴强调同一时空的互动,注重双方的物理在场,但有可能产生无效陪伴。

此外,青少年的年龄与新媒体使用时长负相关,即高年龄段的青少年在新媒体使用时长上自控力更强。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与新媒体信息处理能力负相关,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应控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

此外,《报告》还针对当下家庭媒介环境现状和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面临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要明确家庭新媒体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其次,要切实提升家长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的新通道”;于丹教授表示,要引导孩子拓展新媒体信息渠道,防止过早陷入“信息窄化”;另外还要增加亲子有效互动时间,共同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网友评论、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