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我国首个“三代试管婴”20岁了!她聪明健康,亲妈却吐槽这点

2020-07-14 20:51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2000年4月23日晚上,我国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在广州呱呱坠地。这名健康女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成功,被各大媒体称为“高科技宝宝”。

7月13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首例”第三代”试管婴的诞生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这名来之不易的“高科技宝宝”一路成长经历跟普通女孩无异,如今是一名大二学生。

为她的出生一路保驾护航的是我国著名生殖医学专家团队——以庄广伦教授为首的中山一院的专家们。

当年报道

中山一院副院长、生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周灿权教授表示,截止至今日,该院已迎来3105个“三代”试管婴,总妊娠率达到51.93%。20年来,这项技术不断进化,已在国内多家医院落地开花,帮助许多家庭免于生下遗传病患儿。

宝宝来之不易!

同胞兄长因血友病夭折

首例“三代”试管婴宝宝家在广东河源。出生时,她体重3.9千克、身长50厘米,十分健康。

“第一次抱着她时非常开心!生下她时我已经32岁,之前失去过一个儿子,也流产过。当年得知中山一院有三代试管婴技术,我就觉得有了希望。”7月13日,钟女士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提起那段经历,依旧不胜唏嘘。

钟女士1992年结婚,第二年怀孕并顺利生下一个男婴。没想到,孩子一岁时皮肤青紫、皮下关节经常出血,后因脑出血不幸夭折。

丧子之痛令夫妇俩久久难以忘怀,钟女士时隔五年后才敢再次怀孕,经产前诊断,证实她怀了男胎。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宝宝与同胞兄长一样,患有第八因子缺陷即“血友病”,她只得再次终止妊娠。

原来,钟女士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根据遗传规律,生男婴得血友病的几率是50%,生女儿有50%为该病携带者,50%为正常女婴。

高科技护航!

医生帮她选出健康宝宝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钟女士慕名向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求助,接受”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

为帮钟女士实现心愿,中山一院副院长周灿权教授亲自制定试管婴儿方案并进行取卵手术,为钟女士取出7枚卵子。徐艳文教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2个健康的女性胚胎,成功实现单胎妊娠。

当年周灿权教授在为钟女士进行取卵手术(医院供图)

“钟女士很不容易!试管婴儿技术需要患者频繁地到医院报到。”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区护士长邓明芬回忆,第一次移植胚胎后,胚胎没有成活,钟女士非常伤心。所幸第二次胚胎顺利植入并成活。

最终,被父母寄予厚望、凝聚医务人员心血的“高科技宝宝”顺利诞生,且没有携带血友病基因。这意味着将来她的后代能够摆脱“血友病”的魔咒。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全国生殖医学界引发轰动。“这项技术能够拦阻生下遗传病患儿,帮助不少家庭避免悲剧的发生。”周灿权教授解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是运用显微操作技术,从体外发育良好的胚胎中取出1至数个细胞,并对取出的细胞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诊断,以判断胚胎是否患有来自父母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然后选择不带有遗传疾病的胚胎放回母亲子宫。

不能说的秘密!

直到不久前才知身世

“全国首例第三代试管婴”的标签,可能会对年幼的心灵造成压力。为了让女儿无忧无虑地成长,20年来,钟女士一家一直小心地保守着女儿身世的秘密,直到不久前才由爸爸亲口告知女儿这一切。

“我不知道怎么跟她开口,会想起生她之前的痛苦经历。”钟女士说,其实也曾有“露馅”的“险情”。孩子七岁时曾跟妈妈回到中山一院复查,回去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追问过几次“妈妈,你怎么那么大岁数才生我啊?”钟女士只好搪塞过去。

回顾爱女的成长经历,钟女士觉得她跟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她很健康,也很聪明,记忆力尤其好,什么东西只要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夸赞完她,钟女士也不忘展现亲妈的“吐槽”实力,笑说女儿唯一不好之处是“不爱运动!”

技术会走多远?

“定制健康宝宝”已非奢望

在“第三代”试管婴技术的基础上,中山一院团队进行了进一步探索。2012年,全国第一例“定制宝宝”在广州诞生的消息,再次在医学界引发巨大反响。

为了拯救患有β重型地贫的14岁姐姐,按照医生的设计,一个被排除了地贫基因、且拥有和姐姐同样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健康女婴出生。出生后,她的脐带血治愈了姐姐的地贫。

“广东有不少地贫患儿,β重型地贫患儿出生后需要不断地输血治疗,而且平均寿命只有10余岁。”周灿权说,一个健康孩子的诞生不仅给全家带来希望,还能治愈同胞兄姐,“定制宝宝”的问世对地贫患儿家庭是一大福音。

“定制健康宝宝”已非奢望,”第三代”试管婴技术还在不断进步。“20年前我们只能解决个别的遗传性疾病,现在却能解决上百种遗传学疾病的类似问题。”周灿权说,除了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导致的出生缺陷,还可以针对地贫、肌营养不良等致病基因。

同时,医学界还在探讨对胚胎创伤更小的检测手段。“胚胎会在培养液里释放极其微量的DNA。我们正在探索从胚胎培养液里提取DNA进行检测。”周灿权说,这样就不用从胚胎上提取细胞进行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安全性。

莫滥用技术

试管婴≠双胎制造器

试管婴技术迄今已经历经三次巨大飞跃。周灿权教授表示,”三代”试管婴并非迭代更新,而是针对不同的问题人群提供帮助。第一代试管婴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在体外进行结合、培养,并将胚胎放回母亲的子宫腔继续发育为胎儿的过程,解决了由于女性输卵管不通而造成的不孕难题。

第二代试管婴儿是运用显微操作技术,由医生挑选并将单个精子注射进卵细胞内,令其受精,通过体外培养后放回母亲体内,针对由男性弱精、少精等造成的不育难题。

“第三代”试管婴技术即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运用显微操作技术,从体外发育良好的胚胎中取出1至数个细胞,并对取出的细胞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诊断,以判断胚胎是否患有来自父母的疾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然后选择不带有遗传疾病的胚胎放回母亲子宫继续发育。

“试管婴不等于‘双胎制造器’。”周灿权表示,多年前试管婴儿的双胎妊娠率高达到40%,双胎甚至多胎妊娠对母婴安全带来极高风险。

如今随着辅助生值技术的不断规范,主流医学界提倡植入单个胚胎,仅在医学需要的情况下植入双胎。

延伸阅读:

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今年当妈,30年见证中国技术从跟跑到领跑

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在北医三院。

    张丽珠抱着刚出生的郑萌珠。 北医三院供图

这个女孩取名郑萌珠,“萌”的意思是“萌芽”;“珠”,取自于北医三院妇产科专家张丽珠的名字,她是种下萌珠这颗“种子”的医生。这个甘肃小女孩健康快乐地长大,后来读了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成为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4月15日,郑萌珠当上了妈妈。她在北医三院、也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迎来了自己的宝宝,一个帅气的男孩。

    试管婴儿技术圆了她当妈妈的梦

时隔30多年,回忆起当年,郑萌珠的妈妈郑桂珍感慨万千:是试管婴儿技术圆了她当妈妈的梦。

1987年,在甘肃一个小山村里当老师的郑桂珍偶然听到广播,得知北京的一家医院里正在进行试管婴儿的研究。郑桂珍结婚多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个自己的娃,但因为输卵管堵塞,一直没有怀孕。她在全国各地辗转求医,广播中一闪而过的消息,让她下定决心:到北京去!

求子心切的郑桂珍到了北京,偌大的北京城,到哪儿去找那家医院呢?巧的是,她和爱人在北京站歇脚时遇到了另外一对夫妻,他们也是来北京的大医院做试管婴儿的。于是,两家人一起结伴儿,来到了北医三院。

当他们迈入北医三院大门时,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已经8岁了。“首例”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就是追赶的目标。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都启动了试管婴儿科研项目,中国大陆的医务人员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奋力追赶。

198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原卫生部将“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的研究”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张丽珠教授是课题组负责人。郑桂珍来到北医三院前,张丽珠教授团队已成功给一些不孕不育的女性植入了胚胎,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等到胎儿发育成熟、可以分娩的那一刻。

    保护孕妇像保护“大熊猫”一样

当时,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做试管婴儿需要开腹取卵,但北医三院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张丽珠教授团队成功地找到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

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内。移植之后,科研人员生怕这个小小的胚胎“偷跑”出来,于是,郑桂珍就像“大熊猫”一样被严格保护起来。7周后,医生终于听到了胎儿原始心脏有力地搏动声,这标志着临床妊娠成功。此后,每天都有医生来给她监测血压,测胎心。

10月怀胎,一朝分娩。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剖宫产生下了女儿郑萌珠,萌珠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看到这是一个健康的宝宝时,张丽珠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张丽珠缔造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2016年,95岁的张丽珠去世。一个个被她改变了人生的试管婴儿家庭来到北京送别她,张丽珠教授一手“缔造”的萌珠也来送别她,萌珠说:“奶奶,我们会好好的。”

    30年见证从“跟跑”到领跑

1987年,萌珠的妈妈怀孕时,一位刚刚从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医学生考上了北医三院妇产科的研究生,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她的名字叫乔杰。

“我当时在张丽珠教授团队管理病人。”萌珠的妈妈十月怀胎期间,乔杰每天来为她量血压、测胎心……直到见证萌珠的诞生。此后,萌珠的每一步成长都在北医三院的关注中,也在乔杰的关注中。

30多年过去了,萌珠长大了,乔杰也从当时的住院医师成长为生殖医学学术带头人,成为北医三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回忆道,张丽珠教授是科技探索的先锋,永远在探索新事物,永远要求做到最好。

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起步晚,如果用跑步来形容,起步阶段属于典型的“跟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了“领跑”水平。

乔杰从医的30多年,恰好与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同步。30多年来,她看到一个又一个家庭对新生命的渴望。乔杰说,“每个家庭收获喜悦的那一刻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源源的动力。”

    大事记

    20世纪80年代初

北医三院张丽珠教授根据国外进展,结合中国国情,克服困难开展试管婴儿技术。

    1988年3月10日

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2006年

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三冻”(即冻卵、冻精子、冻胚胎)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2014年9月19日

在北医三院乔杰教授团队、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团队及汤富酬教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世界首例经“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行遗传诊断”的宝宝诞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

我国每年的试管婴儿治疗取卵周期数超过40万例次,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来源:综合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