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中国3D技术不输好莱坞 80后演员演技出色获赞
2014年12月30日,《智取威虎山3D》趁着热映之际在优酷土豆平台同步推出纪录片。徐克导演亲自带着主创团队做客优土,揭幕影片的幕后故事和3D技术。作为国内3D电影最早的尝鲜者,徐克说,其实3D并不是好莱坞的专利,“从今天来看,我们的3D技术和他们是平等的,甚至比他们还要好。”
林更新饰演少剑波
徐克:立体感太强反而会晕
从《龙门飞甲》开始,徐克的3D电影就成为国内3D电影技术上的标杆。徐克说,他最早萌生做3D电影的念头是在五年前《阿凡达》热映时,当时3D在国内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被认为是好莱坞的专利,其前景并不被看好。但是,徐克没有坐等好莱坞分享经验,而是自组团队开始了对3D技术的研究。在真正尝试之后,徐克发现,3D电影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复杂、那么昂贵,也并不需要特别高端的人才。而这支3D技术团队也跟随徐克导演制作了《龙门飞甲》、《狄仁杰》、《智取威虎山》多部3D电影,历经了沙漠、高温、水下等复杂拍摄状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拍好《智取威虎山》,3D团队数次深入林海雪原实际考察,细致到为机器甚至电池都裹上羽绒服,测量内外部温度,以确保技术上的万无一失。
对于很多观众反映的3D电影看起来很晕的问题,徐克解释说,现在很多3D电影一味追求立体感,忽视了观影的舒适度:“立体感并不是越强越好,要根据人眼的承受范围来调整,否则就会很晕,所以导演必须尊重技术,尊重技术团队。”他还强调,字幕是3D电影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但其实它关系到整部电影的3D效果。在他的电影中,字幕的颜色、位置以及立体感都要经过精密的调整,甚至在拍摄时就要考虑画面是否会影响到字幕的呈现。
于冬:姜文成龙冯小刚都曾想翻拍
《智取威虎山》上映后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也让投资方的博纳老总于冬特别兴奋,他直言这部电影是博纳这么多年最成功的一部。“其实这个电影想重拍的想法想了很久,之前也听说很多大导演动过这个心思,包括姜文导演、成龙大哥、冯小刚导演都想过拍这个题材。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导演的一个梦想。”于冬说,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关键是看用怎样的方式让今天的年轻人能够接受,而徐克的这个版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由甘露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纪录片分上下两集:《打虎上山》和《踏雪而来》,完整还原了电影拍摄的幕后。这部纪录片也让几位主创回忆起电影拍摄期间的艰辛与挑战。
于冬说,纪录片中有很多细节都让他感动得掉眼泪:“徐导在给每一个演员说戏的时候,都亲身演一遍,在雪地上翻滚,爬雪山也是自己爬上去,他已经是60多岁的年纪了,天一冷他的痛风也犯了,得拄着拐拍戏。”他透露,《智取威虎山》剧组非常庞大,人最多的时候有1100多人,光司机就200多人,一个蓝幕组就有90多人。因为在雪山上拍戏相当危险,徐克就给每个人配一个口哨,一旦陷入雪中或发生意外就可以吹口哨求救。
监制黄建新说,这么大的一部戏,有那么多动作、打仗、爆炸的危险戏份,每次现场他都非常紧张,“任何一个场工的生命都比这个电影重要,所以这部戏到最后只出了一个事儿,滑雪队的一个专业队员,不知道脚底下有一个树根,甩出去掉了四颗牙。”
80后青春小分队首次“参战”没有让人失望
从《步步惊心》里敢爱敢恨的十四阿哥,到《智取威虎山》里203小分队的队长少剑波,林更新的这次转型确实不小。
刚接到这个角色时,林更新特别兴奋。作为一个东北人,他从小就常听爷爷、爸爸讲杨子荣、少剑波的故事。当他把自己要饰演少剑波的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当时都惊了,说我演了他们小时候的一个男神。”这也是他第一次拍现代战争戏,“我没当过军人,能在戏里过把瘾,体验一次军人战士,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在他看来,少剑波是一个年轻有为、足智多谋的队长。最早他以为少剑波只是坐镇指挥,但徐克导演说不是,他这个角色也要往上冲。“当时我就懂了,我这个领导自己还要打,这可能是跟之前大家固有的印象有些不同的。”怎样演出一个队长的气势,是最让林更新犯难的。“我要带一支30多人的队伍,很多演员都比我有经验、有气场。”所幸少剑波这个队长本身就和林更新年纪相仿,因此他没把这个角色当成将军来演,“他有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判断选择不一定完全自信,他会怀疑,会恐惧担忧,也会鲁莽。”小分队的队员们也极力配合他,不论年轻大小,戏外都叫他一声“首长”,让他慢慢找到了当领导的感觉。
片中最难的一场戏是林更新这个小队长要去训斥不服从指挥的杨子荣。“张涵予大哥得过那么多奖,在戏里演一个小士兵,还被我训斥。开拍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是角色需要,不要去惧怕。”以往林更新在影视作品中大多饰演比较轻松的角色,生活中也常常是嬉皮笑脸,但这一次的角色他从头到尾只就笑过两次,“一次笑是对杨子荣,一次笑是对着小白鸽”。厚重、稳当,是徐克对他的要求。
在雪乡拍戏也让林更新难忘。虽然是东北人,但他也是第一次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地方一拍就是一两个月。“我有一场戏要整个人都埋进雪里,只有两个手在外面,非常危险。当时收工后脸和脖子都冻伤了”。
1988年出生的林更新说,他希望《智取威虎山》能让年轻一辈的观众去了解那段历史,对自己的青春有更多的思考。
佟丽娅:徐克把我塑造成女汉子
佟丽娅饰演“小白鸽”
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只笑过两次在接到片约之前,佟丽娅就看过小说《林海雪原》。当时看到书中描写“小白鸽”的人物形象,她还专门用电脑截屏下来。“小小的脸,扎两个辫子,话很多,爱唱歌,最主要的是有两个小酒窝。我觉得这不就是我吗?”但真正定妆的时候,徐克导演并不是特别满意,反反复复试了好几次,长发短发都试过,光辫子就试了好几种,最后才确定了片中这个扎着两个麻花辫、脸蛋始终红扑扑的东北大妞造型。“我觉得特别有味道,真的是还原了那个年代。导演一开始总嫌我的脸不够红,还要再加红。”
佟丽娅的爸爸妈妈听说女儿要演“小白鸽”也特别高兴,“他们那个年代就是样板戏,我妈说到激动的时候也会唱起来,还教我们。”和小说里的“小白鸽”不同,徐克导演希望佟丽娅不要太柔美,而是硬朗一些,甚至也要冲锋陷阵去打土匪。“他希望我要有女汉子的感觉,因为他觉得一个女生生活在这样一群爷们里,肯定不会是特别娇气的。她要坚强,不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最差的,特别是面对自己欣赏的那个人。”
拍摄期间,瘦弱的佟丽娅深感自己体力吃不消。“这个戏有太多在雪地里打滚、爬树、爬山的戏份,我们经常要先翻过一座大雪山再去拍,其实翻过去以后,人就已经累瘫了。还得穿着三四层棉袄,跑来跑去,钻来钻去,还要和其他男生一样快,有时候真的做不到。”在雪乡拍戏期间,因为大雪压断了电线,剧组一度陷入停水、停电、没信号的失联状态。但佟丽娅说,这些年轻演员们并不觉得艰苦,反而乐在其中。“拍完戏了,我们几个演员就会一起出去玩,一起拍照。有些男生比较狠,为了拍出效果,就脱掉上半身,露出肌肉来拍。有时他们也会玩恶作剧,挖一些小雪坑让别人掉进去。”
电影里,“小白鸽”和林更新特别兴奋。作为一个东北人,他从小就常听爷爷、爸爸讲杨子荣、饰演的少剑波以及陈晓饰演的高波都有感情戏,但都是淡淡地一笔带过。佟丽娅认为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比较忠于原著,“那个时代的人表达感情时不会像我们这么直接,有时候是反着来,有时候是默默的,甚至是我喜欢你我就要在你面前干掉几个鬼子,完成一个特别好的任务,这样才能让你注意到我,不像现在只是撒个娇,很不一样。”
那个年代对信仰的坚守也让佟丽娅特别向往,“信仰能给人很大的力量,去完成很多了不起的事情,现代人反而缺乏信仰,我觉得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价值,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思考。”
陈晓:向“小栓子”学习去除杂念
陈晓饰演高波
陈晓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警卫员高波和此前他所塑造的角色可谓大相径庭,所以很多观众看完电影都没认出来那是陈晓,“和古装形象差的好远,造型一变整个人的气质也跟着变了。
对于这次形象上的转变,陈晓也很满意:“可能大家之前看到的我都是固定的形象,所以这次特别感谢徐克导演给我加一副眼镜。本身我一开始没找到感觉,进剧组比较紧张,但是定妆的时候带上眼镜、脸上抹了高原红以后,我就感觉到自己要演什么。这个对演员很重要,造型帮到我很多。”
和很多80后一样,陈晓对《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也仅仅是有所耳闻,并不太了解细节。所以当这部戏找到他时,他自己也觉得很惊讶,“我以前一直以为没有人找我演战争戏,这一次徐克导演来找我,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他的父母也担心陈晓能不能演好,“我妈说我不像当兵,像从山村里跑来的土娃。”但陈晓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个小警卫员,所以决定试一把。
”他是一个年轻的警卫员,一个满腔热血的小青年,处在从男孩向男人转变的阶段。有些情窦初开,但是更多的是军人的责任在身上。”陈晓这样评价他饰演的高波。“在演这个角色时,我一直在做减法,减掉自己的小毛病和不该有的表情。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没有现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的欲望和邪念,反而简单是更能打动人的。所以这次需要收着演,而不是放着演。
陈晓特别喜欢徐克给高波设计的一副圆圆的黑框眼镜,让他演起来更有层次。“我平时生活中比较爱笑,有些时候一副眼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副面具一样,包括愤怒的表情也好,吃惊的感觉也好,或者紧张的情绪也好,我尽量都把它藏在镜框后面的眼睛里边。
在现场,徐克经常会给年轻演员们开小灶,教他们怎么分析人物,怎么贴近角色。“导演特别注意细节,会告诉我们有从细微小的动作中去理解角色。虽然最后出来的影像效果可能只是一个点,但是会对这个角色真不真实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更让他深感受教的反而是和片中的孩子“小栓子”对戏。“小孩子很单纯。导演告诉他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他应该怎样,他就会很直接地去做。我觉得这是我很需要向他学习的,尽量让自己减少多余的杂念,比如可不可以让这个人物更加讨喜欢一点,导演会不会把你剪掉呀。所以跟小栓子一起拍戏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把他当作我的老师看。
早在四年前,陈晓就参演过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但当时戏份很少,而这一次和徐克的合作让他觉得受益匪浅:“这次和我以往的角色完全不一样,我感觉他不像陈晓,是往前迈了一大步。”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李俐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