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骆派第三代传人张曦文 技艺出众夺牡丹奖桂冠
2015年1月21日讯,一说起京韵大鼓,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白发苍苍的骆玉笙老人一曲醇厚沧桑、回肠荡气的鼓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无论是娓娓道来韵味十足的唱腔,还是演唱者气宇轩昂的风范,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如今,京韵大鼓骆派的第三代传人张曦文又为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独特艺术增光添彩,一举获得曲艺界最高奖项——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张曦文
去年金秋十月,张曦文一举摘下曲艺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的桂冠。手拿着沉甸甸的奖杯,平日沉静低调的她流露出了激动之情,她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12岁坐科京剧后与京韵大鼓结缘,算下来从艺经历至今以有20多年了。这次拿奖很意外,是我没有想到的,但也证明了我多年的学习积累刻苦钻研和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能够获此殊荣,乃人生一大幸事!”感慨颇多的她特别感谢自己的领导,评委老师,尤其是她艺术成长道路上的恩师们对她的培育、教诲、提携与帮助,“特别是我的开蒙恩师种玉杰先生,为我在艺术道路上打下坚持的基础。还有单弦表演艺术家张韵华恩师苦心费力教我表演和唱功,帮我分析人物、整理剧本。师父刘春爱先生更是在宏观上把握、调整,帮助我以自己的个性提炼精髓。我今天的成绩应该说与他们是分不开的。感谢朋友,感谢家人,感恩我生命中的所有……”
虽然如今已经成绩斐然,但张曦文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唱时的情景。当时她没有多久,仓促登台汇报节目,唱到一半时,忽然想不起来下面要唱什么。是一个人的舞台,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曦文慌了一下,又很快冷静下来。“虽然当时想起来了唱词,圆满地完成了演唱,但对自己真的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和历练。”回忆起往事,张曦文依然铭记在心,“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并没有停下来多久,但自己却感觉空白的时间无比的漫长。”每每谈起这件事,曦文依然心有余悸,也正因此她每次排练都会下极大的功夫,为了记牢唱词,她甚至连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耳机,反复听、唱。在同龄人眼中,她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她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艺术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的悟性和勤奋。”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张曦文终于能摘下“牡丹奖”,也正与她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牡丹奖”的荣誉让张曦文增添几分自信和荣光的同时,也倍感今后责任的重大。“今天的至高点,把我推向了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新时代的演员,要有新时代的风貌;新时代的风貌更要有新时代的演员和新时代的作品来诠释。”
作为京韵大鼓骆派的第三代传人,张曦文一直致力于把京韵大鼓发扬光大,她说:“京韵大鼓比较小众,现在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和一些爱好京韵大鼓的年轻人。但京韵大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京韵大鼓,从而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我相信,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技艺出众容貌超群 外形时尚气质传统
令人惊艳的是,作为“后生晚辈”的不仅唱功极佳,演技超群,而且花容月貌,气质不俗,完全改变了人们心目中传统京韵大鼓演员的印象。就连评委们都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曲艺演员,张曦文的唱功、表演和容貌俱佳,可谓不可多得的京韵大鼓艺术传承人。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生活中,得知她是演员后,都会认为她是影视演员。确实,修长苗条的身材,姣好美丽的容颜,她的外形条件不输给影视明星。但是在她时尚的装扮下,却有着极为传统的内心和气质。而当她穿上旗袍,一手鼓板,一手鼓键子,以一副好嗓子或壮怀激烈或如泣如诉地开口唱起那些曲折委婉的动人故事,则带给人一种融古典与时尚于一身的艺术享受。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京韵大鼓这个行业,年轻的张曦文理由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爱!”她说,只有爱,才会甘愿为它奉献,只有爱才会为它坚守,只有爱才会无愿无悔。张曦文对京韵大鼓无怨无悔的热爱,首先来自于家庭给予她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
张曦文
自幼热爱传统艺术 京剧转行京韵大鼓
东北出身的张曦文,爷爷奶奶就酷爱京剧艺术,她从小受爷爷奶奶的影响, 5、6岁就会唱一些京剧老生脍炙人口的唱段了。由于小小年纪便突显艺术天赋,她1990年正式考入辽宁省营口市戏曲艺术学校,专功京剧老生行当,从而走上了专业的艺术道路。在校期间,她学习了多出京剧老生行当的经典剧目并多次参赛屡次获奖。特别是1992年和1994年两次参加全国新苗杯少儿邀请大赛,分别获得金、银大奖,并到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3年,张曦文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曲艺人才尖子班,专工京韵大鼓的演唱,从此和京韵大鼓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开蒙恩师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种玉杰的教诲下,她先后学习了传统曲目丑末寅出《连环计》、《赵云截江》、《大西厢》等唱段,成绩卓越。2005年,张曦文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北京,成为北京曲艺团一名优秀的青年鼓曲演员。
由于痴迷著名京韵大鼓艺术家“小彩舞”骆玉笙的一曲《重整山河待后生》,张曦文在继承刘派京韵大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于2010年2月9日正式拜骆派京韵大鼓名家刘春爱为师,成为骆派第三代传人,学习了《剑阁闻铃》、《伯牙摔琴》、《万里春光》、《迎春曲》、《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作为一名有着京剧功底的京韵大鼓演员,她还博采众长,向京剧名家陈志清、张建国等老师求教。
在艺术的海洋里,张曦文孜孜以求,大量的吸收养料,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初学京韵大鼓时,张曦文经常夜不能寐,认真仔细分析琢磨京剧和京韵大鼓这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隔行如隔山,唱会容易唱好了难。京韵大鼓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人物的内心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段,都需要仔细揣磨。”在快节奏的时代里,钻研一名传统艺术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坚守的信念,张曦文以她淡然如菊的性格,历经十几个寒冬酷暑的勤学苦练。她学习前辈把京剧的“以字行腔”“唱、做、念、表”和鼓曲的“说似唱、唱似说”的特色相互融合,充分继承了和发展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骆派风格特点,她的演唱音乐性、旋律性强,高若万里行云,低似清泉溪水,感情浓郁,娓娓道来,让人回味无穷。
张曦文先后参加了中国第五、六届曲艺节开幕式,中国新思路艺术节、中法文化交流艺术节,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香港“祖国您好”金秋文艺晚会、大型情景剧"京韵"、并参加了中国文联、北京文联、巿委宣传部、组织的各项演出和电台?电视台等重大文艺演出节目录制;她还经常带着京韵大鼓走向基层,把这种传统艺术带到民间,展现给更多普通百姓。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