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电子书包进课堂没问题但别一窝蜂
进化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为更好的生存而奋斗。但是,人类也遇到过种种困难,也走过弯路,但是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方便,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有些尝试,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前提下,是不好下定论的。尝试是可贵的,尝试的过程中,必须有基于事实的考量与调整。这样,才能在进化的过程中,一路前行。
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全国各地都开始电子书包进校园试点,此举是为响应教育部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项目之一。我省也在昆明海贝中英文国际学校和文林小学选择了3个实验班,搭建使用电子书包的技术平台。
由于电子书包是一台平板电脑,并且能够上网,有的家长担心是否会影响孩子视力和正常学习?对此,海贝中英文国际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电子书包是以学习为目的,所以并不允许学生携带回家,同时也并非全天候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书包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希望把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电子书包有没有必要去尝试?当然有。出于环保意识,也出于激发出孩子们学习热情的目的,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是,家长们的担心也绝对值得考虑。现在成年人因为天天对着电脑都经常提笔忘字,拼音还有联想功能呢,帮着人们避免满纸荒唐言的后果。可凡事从娃娃抓起,若是现在孩子们从小就摸不到纸笔,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文字使用习惯和思维模式。但是,新的学习方法不能以提笔忘字为代价。
常有人说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可谁知道,任何接轨都不能是全盘照搬。西方通行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拼音文字,在平板电脑上拼写是非常适合的,记忆的损失也较小。中国的象形文字,就非常需要通过书写过程中的反复记忆,像一幅画存在了脑海里。可若全以拼写的方式,形象文字的形象必然会模糊残缺。长此以往,后果只能是满板荒唐言,孩子们有可能连正确的答案都选不出。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复兴,至少,不能让汉字书写变成过去式,不能让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无法传承。电子书包不是不可以尝试,但是绝不能以绝对和一窝风的方式。也许,与电子书包并行的,还至少应该有应该书法课、写作课,当然,珠算加进来就更好。眼睛保健操被诟病不少,可是对于被电子产品占据时间过长的学生们,还是有必要的。对视力的损害,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日益减少。可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完整性、对孩子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是绝不能缩减的。如若真的“满板荒唐言”了,咱们的后代,真有可能变成传统文化的睁眼瞎了。
来源:北京晚报/张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