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香港澳门台湾旧书店:新亚曾迎沈从文 茉莉主打公益牌
2015年4月25日 旧书店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它带给许多爱书人收获,或许是重拾昔日的阅读体验,或许是久寻不获的心仪爱书,又或是旧书批注上与同好的一次心领神会……互联网时代的旧书店发展路径愈发丰富而多元,探索新业态的尝试令人欣喜,落寞中的坚守令人动容。在世界阅读日,记者寻访台湾、香港、澳门这三座城市的旧书店,领略都市流光溢彩背后,书籍与人们经历时光的那些故事。
香港:繁华处不落寞的坚守
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商铺林立,前来购物的人摩肩接踵。穿过繁华街道,再绕过狭仄的小巷——如果你第一次来,定会颇费周折。但对于熟悉行情的老书迷来说,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个藏宝地——新亚旧书店。
走进书店,大约8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各种书,连过道都是从密密的书籍中挤出来的。书以文史哲类为主。随意翻开一本,极有可能看到之前书本的拥有者留下的精美书签或是签名,仿佛触碰到历史一般,瞬间完成一种奇妙的心领神会的对话。
尽管书店设在16楼,然而店里从不缺少前来淘宝的爱书人。这个从1968年开张的书店,迄今已走过近50年历程。从洗衣街上的地面门店,再到旁边街道的三楼,现在却是在16楼……由于租金连年上涨,新亚书店不得不一步步搬到更高的楼上。
在新亚书店老板苏赓哲看来,真正爱书的人,无论书店搬迁到什么地方,都能找到。近半个世纪的收书生涯,也让他结交了一大批文人和学者。现在很多内地高校文史哲系的教授也将新亚书店作为来港必去地之一。
他告诉记者,他跟沈从文的认识正是始于找书。“沈先生是一个特别单纯的人,性格温和,我很敬重他。”苏赓哲说。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门市经营之外,苏赓哲似乎又走出了一条旧书店的新生存之道。从2009年开始,新亚书店开始做买卖平台,每年会举办三到四次拍卖会,拍卖物品主要包括旧书刊、名人手稿等物件。
“我从来不担心没有市场。难的永远不是卖出去,而是收进来。”苏赓哲强调说。
在书店里总能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她细心地查看书本,在小本上做着记录。苏赓哲告诉记者,这是他妈妈,今年已经90岁,平常在店里帮忙做账务。
“妈妈对数字还十分敏感,她能记下很多旧书本的定价,所以账务交给她,我放心。”苏赓哲笑着说。
澳门:“站着读书”的时代结束了
满满当当的简易书架,层层叠叠摞得“高危”的书堆,书香中略夹霉味的气息,在霓虹街区中显得昏暗的白炽灯……每次来到澳门著名二手书店“全记旧书杂架”,场景都是一样的。
“一世奔波,半生书缘”是全记老板刘耀全55岁人生经历的写照。在那个“华人读书也无用”的时代,刘耀全只读完了5年半的小学课程便辍学了。此后他四处学艺寻找生计,理发师、出租车司机、旧钱币商人,都曾是他用来“糊口”的职业。
“可是我喜欢读书。”刘耀全说。正是出于对“读书”的渴求,在2000年前后,他结束了不太景气的钱币生意,转战二手书店事业。
据澳门出版产业商会有关研究人员介绍,“全记旧书杂架”恐怕是目前澳门唯一正常开业的有规模的二手书店。
刘耀全说,他卖的可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段永不再现的澳门旧时光。最近几年,很多他认为“应该”畅销的书,却越来越不好卖,这让他感到懊丧。
书店没有其他雇员,刘耀全既当跑堂又当掌柜。他并不觉得辛苦,“真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继续下去。”他说。
但美好的愿望禁不起“骨感”的现实。7月份租期就要到了,店主很“客气”地说“收回”,刘耀全知道自己该搬家了。只是这一次,他找遍了澳门再也没有看上又租得起的店铺了。
事实上,“二手书店”的退场,“全记旧书杂架”不是唯一个案。近年来澳门多家著名的二手书店,都相继与这个时代无声作别。这让澳门市民以及本地文化学者都无奈又遗憾。
澳门出版产业商会副秘书长陈力志分析,网上书店的兴起取代了旧书店的地位,读者不需要再辛苦地“站在那里”找书、读书,而且选择面更大。此外,澳门作为一个产业相对单一的小城,知识群体不发达、读者圈相对狭小,二手书店本身也存在着“不精、不专”的弱点。
谈起未来,刘耀全不确定地说,“现在澳门最赚钱的行业大概是餐馆,我很会做菜,再去培训一下,就去找个厨师做喽!”毕竟,对于这位有个9岁独生子的父亲来说,养家是头等重要的事。
台湾:小巷深处茉莉香
落地窗、木地板、复古小台灯,油墨香、咖啡香、桧木的香气……不同于印象中旧书店的局促、破败,走入台北茉莉二手书店,如果不看书的价格,你会以为来到了又一家“诚品”。
“13年前开业时,我们是全台北第一家有厕所的二手书店,也是少有的专门聘请设计师设计店门的旧书店。”茉莉二手书店总监蔡维元告诉记者。他也是茉莉书店创始人蔡谟利的儿子。
尽管隐匿在台湾大学附近罗斯福路四段的小巷中,茉莉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每逢周末,前来“淘宝”的读者络绎不绝。吸引他们的除了“高大上”的购书环境,更是实惠的价格。
记者在店里看到,普通书籍大多按标价的五折售卖,有些甚至降价到一折,更便宜的特价书可以卖到4本100元新台币,一些外国原版画册也只需二三百元新台币。虽然出售的都是收购来的二手旧书,经过清洁、修复,有些书的品相甚至与新书无异。
与诚品书店类似,专注于“二手”的茉莉书店也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敬天、爱人、惜物”,所对应的实践目标则是“环保、公益、阅读”。环保的理念贯穿茉莉的每个角落,书店屋顶的装潢利用了一块废弃的老桧木,标榜“废物利用”,购书不提供统一纸袋,读者实在需要,可以赠送周边居民捐来的购物袋。
坚持7年做公益则是茉莉更独特的地方。每年茉莉都会举办多次捐书、义卖活动,将善款捐赠慈善团体。“之所以坚持公益,是因为茉莉有今天的发展都仰赖读者们和社会的支持。”蔡维元说,茉莉每年的业绩都在成长,从最初台北一家店,扩展到台北、台中、高雄共5家店,拥有12万名会员,最大的店面有300多平方米。
尽管在大陆和台湾,很多实体书店经营得步履维艰,但茉莉却依托“环保”、“公益”的理念,把二手书店开得欣欣向荣。谈到未来的愿景,蔡维元说,希望把茉莉的理念做得更深、更广。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张晶 刘畅 曹典 李寒芳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