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北京数万“熊猫人”九成隐匿 Rh阴性血储备紧缺

2015-09-09 13:23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近日,一则安贞医院产妇亟需用血的消息,再次刷爆微信朋友圈。其中,“Rh阴性”、“稀有血型”的字眼夺人眼球。这已不是“稀有血型”第一次占据人们的关注焦点,然而每次缺血、寻血、献血的轮回过后,稀有血型对于更多人来说,还是生僻的“冷知识”。即便是稀有血型的“拥有者”也不例外——直到献血、怀孕、患病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名“熊猫人”。

 

211_调整大小

 

 

血型稀有 只能“自己人救自己人”

 

北三环中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十层,“稀有血型爱心之家”几个大字悬在红墙上,这里是京城稀有血型拥有者的“秘密基地”。

每一次寻血、献血的轮回,几乎都少不了“爱心之家”成员的身影——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一种无奈——他们拥有特殊的血型,只能“自己人救自己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血型往往直接与“ABO”等同。这正是血型认知误区的起点,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表面的抗原类型。一般而言,人们所说的血型是红细胞血型,这其中既有为人所熟知的ABO系统,也有Rh系统。

按照科学的定义,稀有血型是指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小于千分之一的血型。若是遵循这一标准,在汉族人口中约占0.3%的“Rh阴性血”并算不上稀有。只不过,由于人们对于血型的忽视,“Rh阴性”拥有者往往隐匿在人群中,甚至连自己都“蒙在鼓里”。

“Rh系统里面有一个抗原叫D抗原,它的免疫原性比较强。因此RhD阴性血的人,如果输入了RhD阳性的红细胞或妊娠过阳性的宝宝,就有可能被免疫产生抗-D抗体。所以咱们国家把Rh阴性,当作稀有血型来管理。”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主任苗天红介绍,发现自己拥有稀有血型,往往是因为怀孕产检或患病需要输血,而对于没有上述经历的人来说,较为普遍的途径只有一个——献血。

“献血者的血液,都会送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复检,如果查出是Rh阴性血型的话,我们会通过首都献血服务热线告知,以及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互帮互助的组织,叫稀有血型爱心之家。”齐旭明是爱心之家的“大家长”,发展十四年,“爱心之家”已拥有了2300多名成员,他们自称“熊猫侠”,“熊猫”因其稀有,一个“侠”字,则体现了爱心之家成员的意义,互助、救人。

 

用多献少 血库没有一天富裕过

 

Rh阴性B型血的王承鹏,2012年加入稀有血型爱心之家,那一年他刚刚退伍来到北京。与战友闲逛时,王承鹏突然有了献血的想法,这才让他有了发现自己是“熊猫”的机会:“当时挺惊讶,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所有关于稀有血型的事情,都是这里教会我的。”

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王承鹏并没有太多犹豫,就选择加入爱心之家,在此之后,只要接到爱心之家的献血电话,他都会尽量配合:“首先来说,我觉得这个血型特别少,能帮助到人我觉得很高兴,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吧;而且当接到通知的时候,如果我不来,会觉得很愧疚。”

据齐旭明介绍,北京市所属医院每天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向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交用血申请,血液中心进行审核后,会根据血型发出采血通知单。

采血通知单上,包括执行日期、患者详细病历、病情,以及需要用的血液种类,如全血、血小板等。爱心之家则会根据采血通知单的执行时间,尽快地招募志愿者来进行捐献:“我们会建议爱心之家的成员,在没有接到应急献血求助电话的时候,尽量不要来捐献血小板,因为血小板的保质期只有七天,如果没有病患需要,就会出现浪费。我们也会为病患提供最新鲜的救助,因为血小板你刚献出来,越早给他用,活性越好。”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血液的使用量也有可能激增。2014年,曾有一名Rh阴性O型血的患者大面积烧伤急需救助,仅仅一人便用去了9000多毫升的血液,与此同时另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病情严重,急需用血,爱心之家为了救助这两名稀有血型的危重病人,自2014年9月23日至10月25日止,共有45名爱心之家成员捐献热血,累计16000毫升,“遇到这种情况,库存几乎都用上了,平时医院有病患还要做手术,产妇需要用血,都需要志愿者不断的捐献血液来补充。”

与此同时,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特性,也让稀有血型拥有者的爱心,显得尤其珍贵——苗天红介绍, Rh阴性血在汉族人口的占有率仅有0.3%,但在欧美人种中,拥有Rh阴性血的人群占到15%。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外籍稀有血型拥有者需要输血,也需要“熊猫侠”的救助:“北京会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也有许多国际交流,再加上大使馆和国际商会,用血的需求就更大。”

在此背景下,血液中心的稀有血型库存虽说够用,“但从没有一天富裕过。”

“接到用血的电话,你会想象有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正等着你去帮忙。”2009年加入爱心之家的刘丽军,曾因对稀有血型的不了解,险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对于稀有血型的知识普及工作,感到尤其的重视:“拥有稀有血型的女性,在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第二胎就容易发生意外。这些问题其实预防起来很简单,只要稀有血型的知识能够普及。平时生活中,我们也会尽量把稀有血型的知识传递给朋友,让他们也来测测自己的血型。还要尽可能的保持身体状况非常好,需要的时候,能把血给利用起来。”

 

北京数万名Rh阴性拥有者,九成隐匿

 

即便2300名“熊猫侠”都愿意奉献爱心,一个事实仍无可回避,以0.3%的比例计算,北京常住人口中,至少应拥有数万名Rh阴性拥有者——这也就意味着,还有九成“熊猫人”或隐匿、或回避,选择不成为“熊猫侠”。

爱心之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爱心之家每年人数增长约300人,这一数字也与街头献血的人数呈正相关:“只要街头献血的人多,理论上里面就一定会有稀有血型的人被筛查出来。”

齐旭明坦言,稀有血型的人群筛查面临两个问题,在人们自愿无偿献血意愿普遍不高的同时,京城街头献血的人群,往往并非是北京常住人口,也降低了“熊猫侠”的挖掘几率:“很多献血者是来北京玩的,比如我们王府井的献血点,献血者几乎都是游客。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建议他回家后,寻找当地的稀有血型组织。一来可以帮助别人,二来在今后遇到需要用血的情况时,也能保护自己。”

“许多人只是觉得稀有血型很新鲜,但如果孩子的父母,可能就会很在意,我的孩子会不会是稀有血型?将来会不会要用血?所以这还是一个观念传播的问题,如果大家都重视起来,自然就没有问题。”刘丽军建议,稀有血型知识的传播可以从校园入手,在普及血型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也是自愿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学校里面本身也有志愿者团队,稀有血型的宣传等于给他们增加了一个项目。一个人能做多少事,太少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做的更大。”

“有些人对稀有血型抱有认识误区,说你这个稀有血型是不是病啊?甚至有的人觉得,你有稀有血型,今后生孩子是不是要出问题啊?这种顾虑是没有道理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主任苗天红表示,稀有血型其特殊性仅仅是“血型稀有”,公众不应对稀有血型抱有逃避的心理,而稀有血型血源的储备,其本质还在于自愿无偿献血观念的推进,“现在每一个献血者都会做Rh血型检验,献血的人越多,发现Rh阴性血型的人越多,能吸引进爱心之家组织的人才越多,稀有血型的储备才有保障。”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吴楠  插图:宋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