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只言片语:一位来自新加坡的Tan先生

2015-11-06 11:47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5年11月6日讯,这个周末,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新加坡,这个南洋岛国势必成为全国各大电视、报纸和网站头条关注的对象。在看新闻时,你或许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许多海外华人姓名的英文拼写和我们熟悉的汉语拼音拼写大相径庭。就拿新加坡的领导人来说,总理李显龙的名字拼作Lee Hsien Loong,而总统陈庆炎的名字拼作Tan Keng Yam。“李”写作“Lee”还能理解,可是“陈”怎么就成了“Tan”呢?

谭先生

 

新加坡名字里这种令人诧异的拼写例子还有很多。单看它们的英文拼写,有的音节结尾是“p”“t”“k”“m”,在普通话中从未见过;有些音节简直匪夷所思,让人大气也不敢出,譬如“Ng”,连个韵母也没有,这可怎么读?就算中英对照一起看,许多人名也仍然叫人对不上号。 “林”拼作“Lim”,“何”拼作“Ho”就罢了,那“张”写作“Teo”,“吴”写作“Goh”,“郑”写作“Tay”,这又是怎么回事?

不用大惊小怪。其实,这些都是方言语音在姓名中的留存。我们不妨看看陈庆炎的“陈”。陈姓在拼音中是Chen,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为何成了Tan?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按照普通话来发音的,而是按照闽语来发音的。在闽语中,陈的读音就近似Tan。其实,现在我们说的普通话中声母为zh、ch的字,绝大多数都分别是从如今声母为d、t字中分化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年孔子教育弟子“知之为知之”,今天听起来大概就是“滴滴为滴滴”。现在,汉语大部分方言都跟普通话一样区分d/t和zh/ch,闽语却是例外。所以若有新加坡华人介绍自己姓陈,而名字又拼作Tan,那么你有很大把握判断他来自福建地区了。

同理,粤语中“陈”的发音类似“Chan”,所以若有陈姓人把自己的姓拼成Chan,我们也不妨大胆推测他/她来自粤语区。在上一季《我是歌手》中,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歌手陈洁仪,英文名是Kit Chan,一查资料,果不其然原籍是广东番禺。很多新加坡华人姓名的拼写虽然看着奇怪,但尝试用其原籍的方音一读,就不难理解了。

方言语音为什么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在当代新加坡的土壤上落地生根呢?这首先是由于过去汉语的标准语并不通行,其次是因为汉语长期缺乏类似《汉语拼音方案》这样的汉字罗马化规范。过去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流用方言,去了海外仍旧不改乡音。早年的新加坡移民入境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在当地登记自己的姓名。由于没有类似《汉语拼音方案》的标准,各人只好各自发挥了。你报上自己姓“Tan”,那么登记官大笔一挥,您就成了新加坡的Tan先生,至于到底是姓谭还是姓陈,那都不重要了。有时候由于登记官的方言背景不同,也会造成这样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黄姓兄妹五人,老大姓“Wang”;老二姓“Wee”;老三姓“Ng”;老四姓“Wong”;老五姓“Ooi”。这可够奇怪的。由于缺乏规范的方案,大家的方音又千差万别,导致了不少汉字同姓而记音不同的情况。有人曾在论文中统计了20000多个新加坡华人姓名,发现在新加坡华人中,张姓有49种拼写方式,郭姓有27种,许姓25种、谢姓20种,陈、蔡、曾各有19种。

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了。20 世纪 80 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开始推行 “讲华语运动”,要求姓名一律按照标准华语的读音、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这一点上,政府领导人以身作则,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名字拼作Lee Kuan Yew,而他的孙辈李修齐(Li Xiuqi)和1989年出生李弘毅(Li Hongyi)的名字却都用汉语拼音拼写。

李家孙辈将姓氏拼写从Lee改成Li,在新加坡算是个例。对于大多数新加坡华人来说,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用约定俗成的方音拼法来拼姓氏,但用标准的汉语拼音来拼名字。这也是新加坡八九十年代生人姓名拼写的最常见方式。如果姓和名都以汉语拼音拼写,可能就会被人询问是不是新移民了。

在方言的交际功能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方言的文化功能却得到了保留和发挥。浓缩在姓名方寸间的方音,成为了维系乡情的重要纽带。告诉别人你的名字如何拼写,不仅能告诉别人你是谁,还会告诉别人你从哪里来,你又在何时来到这里。

了解这些,对我们也有些实际的好处。下次若你见到一位来自新加坡的Tan先生,不如在开口打招呼前留个心眼,看看他到底是姓陈还是姓谭。同理,万一你若是需要给一位来自新加坡的陈先生写英文邮件,务必要弄清楚他到底姓Chen、姓Chan还是姓Tan。(许晴)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