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国考《申论》考题“接地气” 体现“以民为本”治国方略

2015-11-30 12:59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5年11月30日讯,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昨天已经落下了帷幕。下午进行的《申论》一科就如高考的作文一样,备受关注。今年《申论》聚焦“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注。

£¨Éç»á£©£¨1£©2016Äê¶ÈÖÐÑë»ú¹Ø¼°ÆäÖ±Êô»ú¹¹¿¼ÊÔ¼Óù«ÎñÔ±±ÊÊÔ¾ÙÐÐ

国考现场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说,《申论》材料选取从礼仪之邦到大国形象,从“到此一游”到“书香社会”的建立,从而引出国家的强大与每个公民密不可分。这套试卷聚焦“以民为本”,将“民之所想,民之所盼”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都非常“接地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每个人都能有话可说。不管是副省还是地市的试卷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注。物质方面“好的政策”能够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奋进;精神方面,“国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更能彰显大国风范。所以说,这次考试与以往国考申论试卷如出一辙,凸显对“人”需求和关怀,体现我们“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

国考例题

【题目】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推理能力。首先将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话翻译为逻辑表达式,甲:乙→甲;乙:丙→-乙;丙:丙;丁:甲或乙→丁。通过丙和乙的话可得知乙丙两人不能同时去,因此可以排除A、D选项,而根据丁的话可得知,甲去的话丁也一定会去,因此B选项说甲一个人去是不正确的,排除B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题目】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处的事物

【答案】D

3

【题目】“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观点与之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

【例题3】合成字是合体字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它原本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词组,但由于这些词语、词组在方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就把这些词语在讲究字形美观的前提下原封不动的组合成了一个独有的汉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汉字根据其意思不属于合成字的是:

A.氼,读作ni,古同“溺”,沉没,沉溺

B.嘦,读作jiao,方言,“只要”的意思

C. 覅,读作fiao,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要”

D. 尠,读作xian,意思是稀有的、罕见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定义判断题,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定义要件,关于合成字的要件为词语和词组,且使用频率高,A选项中氼的两个部分水和人使用频率较高,但却没有将水和人构成词组进行使用,所以A选项不正确,不属于合成字。B选项嘦中的只要是使用频率高的词组,且表达的意思没有变化,因此属于合成字。C选项覅中的勿要表示的意思就是不要,而且也是常用的词组,因此属于合成字。D选项尠中的甚少表示很少,少见的意思,也是常用词组,因此属于合成字。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代丽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