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辞源》一百年历史意义非凡 中国现代辞书之母再推新版

2016-01-08 12:00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1月8日讯,岁末年初,被称为“中国现代辞书之母”的《辞源》推出第三版。距离1915年第一版《辞源》问世,已有一百年历史。为什么一本辞典值得一说?因为《辞源》是20世纪初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产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现代阐释,乃至整个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1_调整大小

《辞源》第三版的主编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在出版前夕撰文说:《辞源》正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标志性成果。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语言的输入,《英华大辞典》、《法华新字典》、《中德字典》等大量外语学习词典陆续出版。其次是自然科学的普及与专科词典的问世,在《辞源》编纂前后,商务印书馆即着手编纂专门辞典20种,包括人名、地名、哲学、医学等。为翻译而编辑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等中西名目字汇,也相继发行。这些辞书的出版,适应了科学普及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大量的西学辞书纷纷出版时,《辞源》独树一帜,走了一条完全中国化的道路。《辞源》收录的全部是中国经、史、子、集等典籍中实际用过的词语,解释的全部是这些词语在文献语境和思想建构中具有的本来意义。可以说,《辞源》是以古代典籍的语词及其解释为信息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库。

《辞源》作为一部兼收古汉语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在内容、注释、体例、编排、检索等方面为中国现代辞书的编纂开创了科学范式。新出版的《辞源》第三版吸收了语言学、文献学、辞书学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辞源》这部大型辞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贮存功能。

《辞源》是以词语形式储存古代典籍中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国式现代辞书,也是阅读古代传世文献的工具书。它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214部首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多少为序。单字条由字头、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声钮、释义、书证等组成。《辞源》第三版新增字头1302个,新增复词8512个,补充文化与名物相应的插图618幅。

王宁教授说,专家团队进行了九大修订,比如对《辞源》的字头、行文、书证的用字,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考订注音,逐一清理了《辞源》字头上的上古音、中古音、现代音的标注,使《辞源》注音基本上达到了音义契合,古今贯通等。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