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 人人跨界将是怎么一个情景?
2016年1月8日讯,预测未来是最不靠谱的事,却是人们爱做也爱听的事。
最近,腾云智库邀请我在一个简短的视频中谈谈人与机器的结合,谈谈我对2016年有什么展望。我不是他们找的唯一的一个人,他们找了不少人,例如吴晓波、罗胖、刘慈欣。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展望的,我的展望大致如下:2015年是连接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以微信为代表彻底革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商业的连接,而滴滴则促成了城市交通的变革,让垄断的出租车行业成了“弱势群体”。但是,2015年仅仅是开始,2016年才是更加值得期待的一年,我们将看到这些新事物的壮大以及扩张,还会看到更多新事物的出现。另外,如果2015年被看成人人创业的一年,那么2016年将是人人跨界的开始。
人人跨界将是怎么一个情景?比如,有正常工作的人开滴滴或优步;一位学生可以兼职做助理,一位教授可以成为网络上的科学或者其他什么的传播者,成为网红,甚至成为某个品牌的代言人;比如吴晓波不仅做经济学家,还做产品;比如罗胖子除了做脱口秀还在卖各种东西特别是书;比如我将在《诗歌之王》中出现和一位歌手合作,再比如,一位在工厂工作的理科生与我合作做一个公号。
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还无法做具体预言,但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分工合作的走势。罗胖子最近说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言,而文化的走向难以预言,我却认为技术和文化的走向同样难以预言。他举出的文化变化的例子是多年前办公室没有女性,现在的办公室多数是女性,这是对的。技术就可以预言吗?仅仅20年前,我们就没有看到互联网的世界,更没有看到所谓互联网+的世界。现在,是个人都在预言下一步将发生人机连接,智能机器将代替人工,我觉得这无非是过去若干年技术发展的自然延伸,而自然延伸往往不会发生。很久以前,火车出现了,于是就有人预言城市的大街上将出现火车头拉的动力车,却没有人预见汽车的出现。
即使预言短短的一年,也是很难的。但是,我却可以做一个非常准确的文化预言:2016年,文学将大行其道,诗歌将成为更多人拥有的奢侈品,知识类的书籍将占据畅销书的一大块,而不是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最后,像我写的这类专栏也会成为很多人爱读的类型。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李淼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