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贺友直:会“做戏”的老画匠,陪几代人长大

2016-03-25 13:25 编辑:TF003 来源:作者

2016年3月25日讯,3月16日,94岁高龄的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离开了我们。对于这个名字,年轻一辈可能尚感陌生,但从“十七年”、“文革”或新时期走过来的人却记忆犹深,一提起来,第一反应就是《山乡巨变》、《火车上的战斗》、《小二黑结婚》、《李双双》、《朝阳沟》、《十五贯》里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有力的白描笔触,鲜明浓郁的时代题材,构成了几代人“看小人书”的童年、少年经历,沉淀在记忆中,历历清晰。和水墨油彩的丹青艺术家比起来,他是那个陪伴普通读者长大的老画匠。

贺友直

《山乡巨变》三易其稿

贺友直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山乡巨变》,这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长篇连环画一套四册,创作于1958年到1964年,获得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在新中国连环画史上,《山乡巨变》被视为里程碑式的作品,贺友直也认为它是自己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和“飞跃”。

《山乡巨变》连环画是根据老作家周立波的同名原著创作的。小说《山乡巨变》是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代表作之一,和此一期间的《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合称为“三红一创保林青山”,构成了建国后文学的主旋律。在《山乡巨变》中,周立波以自己的家乡湖南为背景,讲述团县委副书记、共产党员邓秀梅来到清溪乡,和乡亲们排除万难、齐心协力搞农业合作社的故事。小说中人物众多,各有特色,有干练多谋的党员支书、诡计多端的坏分子,也有意志坚定却容易冲动的青年干部、心底善良却遇事糊涂的落后老农。

当时贺友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连环画作者,社里很重视《山乡巨变》这部作品,把这个重大任务交给了贺友直。贺友直立即动身去湖南乡下体验生活,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观察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合作化经验。

回到上海后,贺友直交上了初稿,但没想到,社里的两位领导、著名画家顾炳鑫、程亚君看后皱紧眉头,最后吐出两个字:“重画。”于是,贺友直又去湖南体验了一次生活,回来画了第二稿,但还是没通过。

经历了两次失败,贺友直没有气馁,反复思考哪里出了问题。原来,受到五十年代美术界“全盘苏化”的影响,他的《山乡巨变》沿袭的也是苏联插画的“洋画法”,用墨色皴擦出明暗的黑白色块,画战斗场面还好,但画湖南乡村的青山秀水就显得黑乎乎的,人物也缺乏神韵。

偶然的一次机会,贺友直参观了一次国画展,被精妙的中国传统画艺启发了。他买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陈洪绶的《水浒叶子》等细细研究,古代画家是如何构图的,木板绣像是如何用白描表现人物的,他都用心揣摩。终于,他在中国自身的绘画传统中找到了自家的艺术语言,用白描创造了新的画风。

第三稿《山乡巨变》交上去,社里当场通过,出版后轰动一时,影响长久。有一次,画家谢春彦和黄永玉同游湘西,见到山丘树木似曾相识,忽然想起这个景色原来曾在贺友直《山乡巨变》中见过,不禁惊呼:“景色岂不就是《山乡巨变》的粉本(即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