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讯, 2016年3月24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口号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

结核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制图 冯晨清
现状
结核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4年全球共有96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33/10万, 估算2014年中国结核病发病数为93万,结核病负担居世界第三位。北京市2011-2015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由8099名减至6879名,报告发病率由41.3/10万逐年缓慢下降至32.0/10万,但仅次于痢疾,始终居甲乙类传染病中第二位,2015年肺结核在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患者数中的比重达21.2%。结核病控制仍是首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传播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呼吸道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传染风险。在人口密集的学校、工厂等场所,存在结核病聚集性发病的风险。如果患者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则传播耐多药结核菌,周围人一旦感染和发病就是耐多药结核病,对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危害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而发生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患者在肺部形成结核病变。不治疗时几乎不能自愈,结核病变吸收愈合十分缓慢、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使用科学合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需要至少规律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成功。如不规律治疗,极易治疗失败并转为耐多药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需至少规律治疗2年,医疗费用高(6万以上)、治愈率低(50%左右)且病死率高。
措施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积极实施结核病控制新策略——“抓住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两个核心环节,突出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监测与处置、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学校结核病控制、耐药结核病控制四个重点领域”,通过开展公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强化对综合医院的培训、指导和督导;通过实施肺结核患者的社区督导服药管理,确保肺结核患者的全程、规律抗结核治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报告肺结核患者37896例,报告发病率由41.3/10万逐年缓慢下降至32.0/10万,2007年以来,全市综合医院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报告率、转诊率均达在95%以上。
二是认真做好患者治疗管理,不断降低结核病传播的风险。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下的家庭成员督导制度,2008年率先将肺结核患者的督导服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全市结防体系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系统管理率达到98%。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自1989年以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三是耐多药结核病控制项目显现成效。
四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扎实有序。从2006年起,将流动人口纳入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流动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结核病免费政策。2015年登记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达到92.1%。
五是学校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2015年,对15.5万大学新生进行了结核病筛查,筛查率达97.1%。
六是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北京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年)》、《北京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并且不断加大对结防工作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达1.57亿元,人均结防经费达1.5元/年,居全国之首。
预防
当我们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时,要高度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学会一个动作——咳嗽打喷嚏掩口鼻,避让他人。其中,肺结核患者出行戴口罩、不随地吐痰是减少结核病传播的源头控制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结核病。
链接
京津冀
携手协作
跨区管理
结核病
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结核病防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京津冀三地将携手开展合作,降低结核病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去年12月18日,“京津冀结核病协作中心”正式成立,联合北京、天津和河北的22家单位,包括北京胸科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3家省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以及河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3家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以及河北和天津的16家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将从医院管理和业务交流、远程会诊、科研合作、组建结核病样本库、联合招标采购、临床数据信息共享、应急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共同提高三地的结核病诊疗服务能力。
为保证对在京津冀三个地区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系统全程管理,京津冀将建立协作机制,强化跨区域管理,最大限度治愈患者。同时,结合手机短信、电子药盒及APP管理等手段,探索结核病人管理新方式,实现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的有序衔接。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