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国务院新设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6-03-31 15:48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3月31日讯,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至14个,有利于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资料图

聚焦
示范区先行先试 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自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成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陆续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2015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研发投入效益的提高。

2014年底国务院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年多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成加速趋势。

新示范区各具特色 促涌现更多发展新“尖兵”

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此次新“入列”的三个示范区各有特色。依托郑州、洛阳、新乡等高新区,河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山东半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济南、青岛、淄博等六地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济南等国家高新区创新活跃、体制机制灵活,具备带动山东整体跃升的基础。依托沈阳、大连国家级高新区设立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
提出四个“着力” 创新体制机制要迈大步

此外,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四个“着力”: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迈出大步子,尤其要落实和完善股权激励、收益分配等政策,让创新主体自主决定科研经费使用、成果转移转化等,更大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着力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赋予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鼓励与地方协同创新;着力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搭建“双创”平台,完善创新服务,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用有效的“管”促进更多的“放”,深化商事制度、“多规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干预,探索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