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球级官员怎么当?揭秘联合国秘书长选秀幕后
2016年4月16日讯,提交简历,参加面试,回答提问……这一寻常的求职场景,近日因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遴选而广受关注。本月14日,成立70多年的联合国首次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将9位秘书长候选人的面试过程公开。
“面试”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尽管这次非正式的对话会,没有改变秘书长遴选流程的实质,全球“首席执行官”最终花落谁家,仍要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不过形式上的突破,仍让联合国狠狠刷了次“存在感”。3天时间里,各会员国和民众代表提出的问题达到800多个,全球观看直播人数过二十万。
镜头前,候选人激烈角逐、各展优长。镜头外,小伙伴们好奇心爆棚:谁将胜出?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执掌联合国?公道君(ID:bjrbplb)兹列出以下几条。
提高机构效率,呼唤魄力
众所周知,联合国并非“国”,而是一个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同理视之,联合国秘书长并非“地球总统”,而是一个组织的负责人。这一点,《联合国宪章》写得很明白——
“秘书长履行行政长官的职务,以及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其他联合国组织‘所托付之其他职务’。”
通俗地说,联合国秘书长既是外交官又是代言人,既是公务员又是首席执行官。作为联合国的象征,秘书长需要为全世界人们,尤其是穷人和弱势群体仗义执言。
然而70余年过去,许多人屡屡有种“被辜负感”。联合国“核心”地位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反有倒退之嫌。就其本身而言,最受诟病的莫过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盛行。别的不提,光联合国秘书处就有17个部门,雇佣了41000人。潘基文自己都曾吐槽,仅仅是将联合国各个机构和部门的电脑进行联网,便花了5年时间。
往往就是这样:意识到问题容易,改变起来太难。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机构改革,早在安南时代就天天喊,但是却年年拖。眼看着潘基文两届任期都将过去,仍无大的改观。利益错综复杂,弊病积重难返,破局难啊。下一任接棒者唯有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拿出点改革的魄力,拿出点敢闯敢干的劲头来。
将资源充分盘活调动起来,提高各个机构的透明度,把联合国大会的立法立规功能发挥出来,包括把钱花到刀刃上等等,都将是摆在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案头前的重任。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