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克帮第一次亮相时到今天,已经一年多了,此时才拿出推荐书单,心中依然惴惴。在多元化时代中,阅读已高度个人化,还有必要再列一份书单吗?更何况,各种书单漫天飞舞,多一份少一份,又有什么重要?有时,我们也会惶惑:这么多书单,怎么可能读得过来?开列书单的人,真的读过那些书吗,还是抄抄书名,作为一种炫耀?所以,犹豫再犹豫,讨论再讨论。但,我们最终达成共识:这份书单是需要的,借助它,我们希望传递三种含义。
作者 唐山
第一种含义是,阅读不是休闲,它是辛苦的事业。
并不轻看休闲阅读、消遣阅读,但始终相信,休闲、消遣并不是阅读中最动人的部分,与影视、电子游戏等相比,阅读带来的刺激太弱,给与的信息太少。
所以,鼓励阅读,只可能是鼓励严肃阅读。
波斯曼曾说过,古往今来,阅读者都会对别人提出共同的要求:离我远点。
因为阅读有它内在的逻辑,有解读的艰难,它逼迫一个人学会寂寞,学会面对自己,由此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远没有口语文化的热闹、生动与亲切,甚至让人刻意与群体保持距离,但通过阅读,“自我”得以呈现,阅读者将从书中发现更大的世界。
一本好书,中国人看得懂,美国人看得懂,俄国人也看得懂,彼此虽然从无交流,却拥有共同的经验与理念,在那片“文字共和国”中,偏见、误会与狭隘消融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永恒,并甘愿为它忍受此岸的种种折磨。
更重要的是,阅读的世界给我们以秩序感:书必须从头读到尾,这一页与下一页间,需要内在关联。
阅读是最好的培训中心,一个阅读者会不自觉地将阅读习惯移植到对世界的认知上,这就是为什么,伴随着书本普及,科学会突飞猛进,因为书本给人信心:现象界再纷繁多样,总有规律潜藏其中,而你一定能抓住它的尾巴。
然而,在今天,阅读正面临挑战,因为我们已跨入电子传媒时代。
电子传媒的最大弊端在于它的直观,很少有人看不懂电视剧,也很少有人看不懂电视新闻,随着阅读难度降低,我们不再需要独自面对,阅读所建立起来的“自我”正在消融中。
电子传媒的叙事是非逻辑性的,一档新闻节目,前30秒可能是水灾,下30秒就成了交通事故,再下30秒又成了娱乐明星,编辑将它们合并起来,并不因为它们互相关联,只求足够刺激,这便构成了另一所培训中心——我们越来越肤浅,沉浸于热闹中,成了 “沙发土豆”。
电子传媒给与的刺激与快感,真能持久吗?它究竟在抬升我们的尊严,还是在贬低我们的尊严?
或者,阅读是最后的稻草,帮助我们抵抗电子传媒的诱惑,使我们免于在快乐中自毁。但,只有严肃阅读才能达成这个效果。因为严肃阅读是艰难的,在通向它的道路中,你会灰心,会劳累,会茫然,会自问是否值得,所以,它才有价值。
阅读如此辛苦,所以布克帮应该赞助它。
第二种含义是,对那些仍在坚持的严肃出版人,表达我们的敬意。
在今天,出版业越来越难留住年轻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个人都需各自背负起尘世生活,对此,我们都无可奈何。
然而,我们希望表达出一种敬意,希望告诉那些仍在坚持中的人们,以安慰他们独行时的孤独——灵魂是存在的,“文字共和国”是存在的,精神之贵是存在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注定遥远,但绝不虚幻。
一份书单,说明不了什么,很可能会淹没在各种书单中,但即使声音微弱,我们仍要说出:在我们眼中,你是最好的,感谢你付出的一切。
所以,我们尽最大努力在搜求出版信息,生怕因懈怠,错过了那些宝贵的坚持。然而,我们也深知,不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穷尽所有信息。
有书单,就会有遗憾,但我们确实努力了,相信这份努力不会毫无价值。
第三种含义是,共同去营造一种传统。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要让这种生活方式持久,关键看传统。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作者曾奇怪:疟疾给不发达地区人们带来如此多伤害,每天只需几分钱,就能有效防止其传播,可很少有人愿意花这笔钱,他们甚至将别人捐来的蚊帐做成婚纱,或用别人捐来的马桶种花。
他们愚昧吗?当然不是。对于发达地区的人们来说,一生下来就接触马桶、蚊帐等,这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这些的生活才是不可忍受的,而对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来说,这些是后来植入的,他们自然会觉得不习惯。就这样,他们被旧有的生活方式套牢,使他们难以摆脱贫穷。
可见,培养生活方式多么艰难,又是多么重要。
遗憾的是,我们阅读的传统特别脆弱,一有风吹草动,阅读首先受到冲击。在现实中,仍在读书的父母太少,他们很少会与孩子交流的阅读体会,于是,阅读蜕变成一种压迫,成为大人强加给孩子的额外负担,可如果阅读都不能自主,则阅读的意义何在?
建造传统,人人有责,这份书单虽小,却会每月持续下去,但愿它能融入您的生活,化为一种提醒——世上有些美好且重要的事是不能忽略的,读书即如此。
布客榜是我们献给所有爱书人的一份礼物,每月一期,希望一方面帮你挑出一段时间内的口碑读物,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营养的品质阅读,一方面也能帮你查漏补缺,看看还有哪些冷门好书被你的阅读书目遗漏了。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希望它自始至终能够公正、公允,不被其他一些无关因素干扰,以免影响这份榜单的可信度。因此,在评选之初,我们就进行了审慎的考量,制订了评选流程及规则。
在评选预热阶段,为了能尽可能地扩大眼界,在目光所及之内吸纳更多的参与对象,我们建立了微信群,邀请众多出版单位参与。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老牌权威出版社,也有这两年表现突出的新锐出版品牌,涵盖了50至90后各个年龄阶段的阅读种类。它们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积极提供出版目录,为我们提供了可供选择和讨论的更大余地。此外,还有一些著名书评人加入,从具体读者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一些他们接触到的好书。
参考各出版单位今年二月的新书目录,以及其他一些读者推荐,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仔细考量图书内容与品质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一个初选书单。同时,我们邀请来自《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东方历史评论》、《深圳商报》、《北京晨报》、凤凰网等著名文化媒体的多位资深读书编辑,组建了评委团的微信群。我们不搞“人海战术”,以品质取胜,可以保证的是,这些评委们都是一些实打实的读书、爱书人,既有高品质的阅读品位、强大的阅读量,又有长时间从事图书出版报道的经验和敏锐的“好书”嗅觉。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能够把更多的好书介绍给更多的爱书人这件事情,怀有极高极大的热忱。
接下来,我们将初选书单提供给各位评委,由他们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去除一些不合适的书目,同时补充书单没能及时发现的一些冷门好书。之后是进一步的专业筛选,由每个评委各自在书单上勾选十本左右进行投票。评委们都十分认真,宁缺毋滥,不仅斟酌勾选出各自心目中的好书,还附上了点评。投票结束后,我们进行统一汇总,按照票数从高到低在群中进行公示,若无异议,最新一期书单就可以最终出炉了。
这个过程颇花费一些功夫,但为了提供一份“靠谱”的书单、为了给读者们提供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却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我们向各位评委和各个出版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每月的书单只能推荐十余本书,数量十分有限,也由于我们的视界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有所缺憾,还希望各位读书人、爱书人多多包涵。若有不当,敬请指正;若有好书,敬请推荐

1.《干校札记》
徐方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干校札记》是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纯音之女徐方所作的回忆录。1969年,徐方随母亲及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的一众学者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干校札记》另外还收录了作者关于张纯音、张耀翔、陈翰笙和孙家琇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回忆文章,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2.《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著 陈竹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介:《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蛰伏六年写成的最新小说,讲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贩卖钵扎(一种土耳其传统饮料)的小贩麦夫鲁特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小说采用复调手法,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 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绮丽画卷。

3. 《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
【美】托尼·朱特、【美】蒂莫西·斯奈德 著
苏光恩 译 中信出版社/三辉图书 2016年2月
简介:《思虑20世纪》是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尼·朱特的绝唱,它将一个时代相互冲突的智识史统一进了一段高蹈的叙事当中。
20世纪是作为一个“理念的时代”出现的,在朱特与蒂莫西·斯奈德的一系列长谈之中,朱特精到地解释了这些理念以及它们政治许诺的危险之处。他复活了那些思想和思想家,指引我们穿越那些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论辩。随着对那些被遗忘的观念的重访和对时髦思潮的仔细检视,20世纪的轮廓得以浮现。朱特和斯奈德将我们带入他们的分析当中,使我们开始意识到现在对于过去的责任,以及历史视角和道德考量在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革中一直所具有的力量。

4.《北平风物》
陈鸿年 著 九州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陈鸿年先生世居北京,为燕都望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台,任职于台北市政府。公务之余,他写作了大量回忆老北京风物与京剧的文章,曾在多家报刊开专栏连载。《北平风物》是一部回忆老北京风物的专题之作,分5章分别回忆了故都的市井生活、名胜古迹、四季节日、行业、饮食等。作者久居燕京,见闻广博,妙语天成,深情动人。本书可供今人了解民国时期老北京的生活细节,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业态、民俗、方言、饮食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5.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967-1973 三次中东战争后的以色列崛起之路》
【美】赫尔曼·沃克 著 辛涛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作者赫尔曼·沃克是普利策奖得主。20世纪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战争,但却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期盼已久的和平与稳定,战争中有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并成为之后中东战争不断升级的根源,严重影响巴以局势,巴以人民也因此长期饱受冲突之痛。战争前后,以色列国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人民生存现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巴拉克、尼灿、帕斯特纳克及其子女们的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经历了何种变迁?

6. 《山寨中国的终结:创造力、创新力与个人主义在亚洲的崛起》
[美]雷小山著 吴怡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雷小山(Shaun Rein)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的董事总经理,被公认为中国市场的战略咨询领军人物之一,也是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专栏的撰稿人。雷小山认为,中国能够通过创新,走出长期经济放缓的困境。在一个基本商品供应不足的国家,发展最先进技术的动力往往不足。如果靠山寨就能赚钱,谁还会去关心技术创新?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所做的。在赢得向国内消费者提供基本商品的战役后,如今,中国企业被迫转向创新。在5万份消费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为了获得贴近事实的观察视角,雷小山与普通消费者、公司高管、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创始人、官员等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谈。

7.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
【美】巴巴拉.W.塔奇曼 张孝铎 译 中信出版社/三辉图书 2016年2月
简介: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36年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
本书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超四十年,塔奇曼涉入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话题:以色列、中国、罗斯福的竞选列车、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弗洛伊德式解读……在书中,塔奇曼对历史学家的技艺和众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探讨。它包含了塔奇曼对历史学家之角色的缜密思考,对美国过去与当下的惊人洞悉,以及对国际事件入木三分的观察——塔奇曼始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看待历史,并从她所见的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

8.《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著 杨柳、杨力军 译 三联书店 2016年2月
简介:本书作者托马斯?伯根索尔是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大法官,幼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对他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导他走上维护人权和国际法的道路。这本写于六十年后的回忆录,用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他17岁以前的生活,在凯尔采、奥斯维辛失去亲人、多次死里逃生的遭遇,以及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以后动荡漂泊的经历。书中朴实无华的讲述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2007年德文版率先问世以来,已译成近十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中文版是首次推出。

9.《发现最美的鸟》
【英】马克·凯茨比、约翰·古尔德 著 童孝华 译 商务印书馆 2016年2月
简介:本书摘取了马克?凯茨比、乔治?爱德华、亚历山大?威尔逊、约翰?古尔德等11位西方顶尖博物学家和他们的鸟类学图文作品汇集成册。这些博物学家主要集中在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博物学黄金时期,有对鸟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威尔逊、古尔德,也有以图像华美、观察细致著称的利尔和朗贝尔,罗斯柴尔德则发人深省的关注于已经灭绝的鸟类。

10.《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
【美】约瑟夫.J.埃利斯 著 邓海平、邓友平 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在这本标志性的历史著作中,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美国的斯芬克斯》作者展现了一群天赋异禀但同样拥有深刻缺点的人——汉密尔顿、伯尔、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和麦迪逊——是如何应对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为美国确立了前进道路。美国在1790年是非常脆弱的。在随后十年中,建国之父们——在这本著作中被重新审视——将他们在 《独立宣言》中的理念和宪法条文结合起来,创造了美国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通过剖析六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汉密尔顿和伯尔的决斗、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政府和亚当斯夫妇的政治伙伴关系、有关建都地点的争论、富兰克林试图让国会处理奴隶问题,以及杰斐逊和亚当斯夫妇之间的通信往来——《奠基者》让美国历史中最重要十年中的核心问题和人物,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再现。

11.《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国:福建人的活动与英国、清朝的因应》
【日】村上卫 著 王诗伦 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作者认为本书“可能是最先描述晚清中国海洋史整体的书籍”。本书尝试将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华南沿海的贸易、海盗、船难、秘密会社与叛乱、征税、移民等问题都放在“海洋史”的主题下加以讨论。书中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⑴“近代”之始;⑵沿海贸易的实际状况和贸易秩序的构建;⑶华南沿海地区社会管理的情况;⑷英国在中国近代所扮演的角色。全书将晚清华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问题加以专题性的讨论,最终要证明:正是无数民众自行采取的零散行为将中国推至新的时代,不仅将列强对中国国内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甚至还摆弄、牵制了列强。书中不仅讨论晚清时期华南沿海的变化,即晚清对于华南沿海的意义;也将华南沿海在长时段的海洋史中加以定位;同时通过对华南沿海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的讨论,对鸦片战争从新的角度加以认识,赋予其新的内容。

12.《西方儿童史》(上下卷)
[意]艾格勒·贝奇、[法]多米尼克·朱利亚主编
申华明等译 商务印书馆 2016年2月
简介:作者艾格勒·贝奇是意大利作家、教育家,教育学与教育学史教授,曾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主任。多米尼克·朱利亚是法国历史学家,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偏重于旧制度和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史、宗教和历史教育。
《西方儿童史》是一部以儿童研究为主题的论著,按时间顺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从古代到17世纪,下卷自18世纪迄今。全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社会对儿童的不同定义及对待、年龄段的划分的变化、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儿童的社会角色、儿童礼仪、家庭环境、学习规划、活动场所等角度,构成完整的儿童史框架;另一方面,以细节丰富、论证翔实的专题史形式,研究现代弃儿、儿童务工、残疾儿童等问题,深化了对西方儿童史重要主题的思考。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