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上海电影节落幕 一系列令人惊喜数字随之出炉

2016-06-19 21:24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随着金爵奖各个奖项的揭晓,为期14天的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宣告精彩落幕。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数字随之出炉:今年共收到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2403部,展映近600部中外佳片,场次达1360场,票房超过2000万元。所有数字均超过创下历史新高的去年。虽然数字并不能代表办节质量,却也证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其实,电影节在办节品质、办节理念、办节机制、办节方向等方面,更在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92

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等四个方面精心布局、挑选影片、筹备活动、全力实施,通过高质量的展播展映、高峰论坛、评选扶持、市场交流等活动,展示世界电影多元文化,呈现世界最新电影技术,繁荣中国电影创作,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而最终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办节情怀。

面向世界,建立中国电影文化分享平台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寄托了中国电影人的光荣与梦想,它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成为全世界电影人切磋、交流、合作的权威平台。随着中国电影全球地位的日益崛起,上海国际电影节拥有了更为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在展现海外优秀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自信。

树立全球电影专业竞赛权威。作为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评委会成员还是参赛影片,金爵奖的含金量都毋庸置疑,这也是一个电影节的立身之本。从本届电影节评委会成员来看,主席由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担任,其他评委会成员还包括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中国香港演员林嘉欣,意大利导演丹尼埃尔?卢凯蒂,中国导演、编剧万玛才旦,毛里塔尼亚导演、制片人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和美籍华裔作家、编剧严歌苓。从参赛影片来看,今年共收到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2403部,最终选出14部影片参与主竞赛单元的角逐,在专业人士和影迷中都获得了认可。

建立中国文化共享平台。中国的功夫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大银幕上的“中国符号”之一。而在刀光剑影、一招一式之外,传播的还有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单元,“成龙动作电影周”今年举办到了第二届,吸引全世界的动作片幕前幕后人员前来参加,让中国动作电影走向世界,并以功夫为抓手,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在6月16日徐汇滨江举行的“成龙动作电影周之夜”的颁奖典礼上,8项“钢铁人奖”各有归属,而作为创办人,国际巨星成龙在场坦言,发起成龙动作电影周既有私心也有无私,“私心是希望为所有动作电影人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无私是希望推动动作电影乃至整个华语电影的更大发展。”中国的功夫电影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冲击,它更像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传播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全世界传达惩恶扬善、向往和平的功夫精神,“中国功夫世界心”,正是“成龙动作电影周”的核心所在。

贯通电影文化输出交流线。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源地,“一带一路”也是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贯串始终的主题之一。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倡议和推动之下,沿线国家电影节代表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节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者中包括了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黑色之夜”电影节和埃及开罗电影节这3家国际A类电影节的代表。根据这份战略合作协议,各签约的电影节将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互办电影节增进观众对各国民族文化和人文民俗的了解;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各国电影人之间的合作;以展映等方式推广相互的电影;加强电影制作与发行的合作;共同推进电影教育和电影评论等。“一带一路”电影节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显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倾听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贯通电影文化输出交流线。

搭建影视走出去的文化之桥。中国影视作品产量升高,“走出去”不但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市场,更是展现中国文化力量的需要,而语言隔阂,成了影视出口的重要瓶颈。电影节期间在沪举办的“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透露,为突破瓶颈,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了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一系列交流项目。近四年来,有近万集作品被译制成20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播映,让更多地区的大众分享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打开了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面向未来,聚焦电影产业科技创新

在关注当下的同时,前瞻性地思考未来,十分考验电影节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在新技术、新金融与电影创新融合的大趋势中,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最权威、最尖端、最全面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尤其是全球首个VR虚拟现实峰会的举行,让电影人发现了机会,感悟到了差距。与此同时,进入第十个年头的“电影创投项目”,也日渐成为培养未来电影市场大师名作的孵化平台。

镌刻科创中心印记。科幻电影以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画面感染力和憧憬未来的原创力,经常让观众乐此不疲。在本届电影节期间,韩国CJ发布的《功夫机器人》融中国功夫、合拍概念和科幻元素与一体,引起了媒体的好奇。合一影业则透露,将拍摄由成龙监制和主演的科幻片《机器之血》,这也是这位影坛大哥首次涉足科幻片。上海正在打造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城市,作为正在发展的电影业,毫无疑问也应受到熏陶,散发科创气质。体现在电影作品中,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原创力,通过观影激发观众对未来的期待和投身科创中心建设的激情。目前,上海多家影视机构还在酝酿更多的科幻片,也许,不远的将来,会让乐此不疲的爱好者群体迅速扩容。

聚焦互联网科技创新趋势。互联网和VR技术,是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的两大热门技术词汇。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拍摄了首部VR宣传片,举办”创·视纪VR乐园”,这也是世界上首部A类电影节的VR宣传片和首次VR集中展示,共有30部VR影片进行展映,以及26家来自各国的机构参展。而在互联网电影高峰会和“创?视纪”VR虚拟现实峰会上,全球知名互联网、VR行业人士齐聚一堂,最终达成这样的共识:无论技术如何更新换代,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电影人必须学会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服务于电影和故事。除了VR外,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未来的可能性也成为高峰论坛的焦点议题。从互联网文学IP对电影剧本创作方式的改变,到互联网金融资本参与影视制作以及资本出海国际并购,再到互联网票务平台实现对美国的“弯道超车”,以及依据用户大数据洞察电影观众的消费习惯,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想象空间等,都成为业内以及公众的热议。

扶持新人新作新项目。旨在挖掘电影新人新作的“亚洲新人奖”和“电影项目创投”,使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电影新人的孵化基地。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十周年。“电影项目创投”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项目融资市场。在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里,项目创投立志于树立行业标杆,支持青年原创,鼓励多元风格。历年的电影项目创投,已促成40多部电影制作成片,今年又共收到来自10个国家的350个项目申请,打破历年纪录。相信本届电影节项目创投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将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面向产业,助推中国电影从高原到高峰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电影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期待制作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令中国电影市场不仅能筑起高原,还要拥有高峰,成为众多电影人关切的热点。

项目集聚。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有说法是中国即将在今年或明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而韩国则拥有亚洲目前高水准的制作技术力量。CJ E&M作为首个韩国影视公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发布一系列优质的中韩合拍片项目,其中《功夫机器人》《军舰岛》等大制作高品质影片被推荐,而在韩国获得2015年票房冠军的警匪动作喜剧《老手》,也将以中韩合作展开系列制作,拍摄中国版。业内人士指出,CJ中韩合拍项目的顺利进行,将为中国以后与其他国家、韩国与其他国家的合拍片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样板,而上海无疑将成为中外合作项目的集聚地首选。

人才集聚。电影产业需要各类人才。从去年开始,为了鼓励更多艺术家在上海创作,把作品留在上海、写上海、拍上海,上海推出了系列名家工作室落户的举措。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王丽萍影视工作室、洪金宝电影工作室先后正式揭牌。同样在影视节期间,两位著名导演在电影人才教育上先后发声:贾樟柯宣布担任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他将发起“暖流教育计划”,与学院联合开发国际化、新型的电影教育体系。接着,陈凯歌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表示,他自去年就任以来,带领团队基本打造了一个层次完整的学科体系,将逐步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企业集聚。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亚洲新人奖”红毯和颁奖活动连续第二年落户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内的“海上文化中心”。几乎同时,影视旗舰博纳影业宣布入驻园区,加上之前入驻的银润传媒、麒麟影业、亚洲传媒、奥飞影业,翡翠东方、飞马影业等,目前落户机构已具规模,还吸引了马尔科姆、岩井俊二、贾樟柯等著名电影人以及一批青年新锐导演入驻。包括阿里影业、腾讯影业、合一影业等在内,已有七十多家优质企业落户上海,形成了企业主体集聚的局面。企业集聚吸引了更多的影视从业人员,更提升了上海在制片、发行、放映、后期制作的产业能级,助力以构建国际化电影生产大基地、大市场为目标,推动上海建设成为电影企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产业重镇。

观点集聚。李安、成龙、陈凯歌、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伊恩·麦克莱恩、《红白蓝》电影三部曲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美剧《权利的游戏》执行制片人Vince Gerardis……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众多世界一流的影视工作者济济一堂,赴节论道,用真知灼见的观点,密集传递行业最前沿、最权威的声音。这些声音不约而同地提到,在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火爆的当下,电影人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匠人精神,用初心与观众对话,打好发展的扎实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与大国情怀。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则以评选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电影的观点。历时一周的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18日落下帷幕。最受传媒关注影片花落《盛先生的花儿》,《喊·山》导演、编剧杨子收获最受传媒关注导演、编剧两大荣耀。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由百家来自各类媒体的代表共同担任评委,以实名制的方式评选,每一张选票都代表着传媒视角及传媒人对大众市场的判断。而该单元呈现的年轻导演与资深导演、新生编剧与王牌编剧的同台竞争,也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

面向大众,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与包括戛纳、威尼斯、柏林在内的国际知名电影节相比,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注重专业、行业、产业的同时,更将自身定位为“市民的节日”、“大众的节日”。每年6月第三周,已经成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影迷的观影盛会,甚至吸引港澳台地区、国外影迷慕名而来。

展映中外佳片,培养观众品味。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集中展映了近600部中外佳片,展映场次高达1360余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票房攀升到了近1800万元,已经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节。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于6月4日开票,当日票房即近1600万元;到6月7日,仅用3天时间,就已经超过去年的展映总票房。今年展映票房总额突破20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的电影节还继续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有近30部优秀影片深入高为校,100多部影片进入100多个社区进行公益放映,受到了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欢迎。

服务全体市民,送上贴心服务。电影节贴心的细节服务,可以说无处不在,难以尽数。老年人喜欢看文艺片、经典片,“莎翁影史”、大师作品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外加优惠票价;晚上的排片更多地安排了大片,让工作一天的年轻人体验另一种精神激荡。电影节还与上海电影评论协会联手,不但在官网上刊登影评引导市民观影,还选择了部分国产佳片,以增配字幕和旁白的方式,为视听障碍人士制作无障碍版本,在指定影院的专场放映,被评价为最贴心的观影服务。

通过电影载体,提升市民素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情的影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越来越多因为热爱电影而热爱上海这座城市、热爱生活的市民。在各个影院的剧组见面会和高峰论坛上,来自普通影迷的专业提问,经常令业内人士惊奇不已。无数的微信微博,把上海国际电影节锻造成了最热门的网络用词。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对一座城市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和气质塑造,将在长远的时间内,以更令人欣喜的方式,在这座城市市民的素质、气质中逐渐显现出来。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