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详解长征七运载火箭:四大关键技术获突破将于文昌首秀

2016-06-23 12:00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6月23日讯,昨天,记者来到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完成各项研制和地面试验,将于6月25日至29日在这里择机发射,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

4_调整大小

东方IC供图

首飞看点

四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

未来航天发射“主力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和未来载人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记者了解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大东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七号运载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全箭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8吨和120吨两种液氧/煤油发动机,无毒无污染。火箭将高可靠融入设计,发射可靠性达国际先进水平。采用三维无纸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设计、分析、仿真、生产与总装数字化研制新模式,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使用新型总线控制,实现了系统级冗余;采用绿色、环保制造工艺,“新三垂”侧发模式,缩短了发射场的工作时间;箭体采用防水设计,满足雨中发射条件,增强了运载火箭对海南发射场的适应性。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对未来卫星发射任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卫星发射可以为载人航天任务积累可靠性子样,确保载人航天发射的可靠性。同时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构型,将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

5_调整大小

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塔架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开启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序幕

记者了解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肩负着搭载远征-1A太空摆渡车和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的载荷任务。 

长征七号将载荷组合体送入既定轨道后,远征-1A将作为其他搭载载荷的二次基础验证平台,将多个载荷分别“摆渡”到不同的轨道,开展多星轨道部署、在轨加注、立方星等关键技术在轨演示验证。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气动测量传感器,测量返回舱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返回舱表面压力、温度和热流等数据,获取返回舱气动特性参数,突破并验证未来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新气动外形设计,是对未来载人飞船关键技术进行在轨演示验证的一次飞行试验。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飞行试验任务还将从防热结构及材料、舱内设备等方面验证结构的重复使用设计的正确性及对现有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产品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是未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飞行试验规划的第一步,开启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程的序幕。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

据介绍,新建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海南航天发射场重大工程建设克服了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的恶劣气候条件影响,攻克了深基坑施工止水、建造锥形四流道导流槽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采用一个工位设四个避雷塔加挂线技术,解决强雷暴环境下火箭和航天器雷电防护难题,采取盐雾腐蚀综合控制与防护技术,有效防护设施设备受盐雾腐蚀。 

成功实现了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建设的突破——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千方百计保护原生椰林、湿地、滩涂。所发射的两型运载火箭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垂直转运轨道采用集约化设计,长征五号火箭采用直线转运轨道,长征七号火箭采用直线加弯道的转运轨道,与长征五号共用一段轨道,最大程度减少工程造价和占用土地。 

实现了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2个多射向、全天候、大吨位发射工位,分别用于我国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种新型运载火箭。采用“新三垂一远”测发模式,缩短火箭测试发射周期,攻克了新型运载火箭推进剂贮运、加注、控制难关,实现运载能力由10吨级到20吨级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