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萨苏探案之寻找幽灵》即将出版 揭秘京城名捕们的探案故事

2016-07-06 13:58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6年7月6日讯,作家萨苏自今年四月推出的《警察手记:京城四小名捕破案传奇》颇受欢迎,新作《萨苏探案之寻找幽灵》即将出版。近日,北京晚报记者专访了作家萨苏,萨苏透露他在对京城知名一线刑侦人员做过大量采访后,计划推出“萨苏探案”系列图书,将以纪实文学的笔法记录建国后大案要案的内幕,揭秘京城名捕们的探案故事。

39_调整大小

作家萨苏

纪念这最后一批神探

“我写这一系列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记录并纪念中国这最后一批神探,他们是真正的职业警察。”萨苏告诉北京晚报记者,他采访的知名刑警大部分已经退休,没有退休的也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不再从事一线刑侦工作,但当年他们叱咤风云,是“福尔摩斯式侦探”最风光的时候,“京城四小名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痕迹学、法医学、犯罪心理学等越来越专业和规范,老式的探案方式逐渐被淘汰。

“这些东西以前也有不少人写过,但都是以猎奇的方式写的,其实这些警察破案的逻辑性非常强,老一批的警察中很多人都有福尔摩斯情结,这样的警察他们愿意跟你聊案子,他会把整个故事的脉络整理出来。”萨苏说,“我跟他们还挺有共同语言的,其实中国的案犯很多都是绝顶聪明的,和他们斗智斗勇这些‘神探’必须更加聪明。”

“我所写的,都是真实的案件,细节之处可能会有夸张,包括把我个人穿插进案件之中,那只是为了把案件连接起来,但侦破过程、案犯的情况,我会严格按照真实的材料来写。” 萨苏为此特别说明这种真实中也带有虚构的成分:“案件的侦破过程不免涉及一些侦破技巧和斗智经过,其中关键部分我依照几位警官的意见作了修改,以避免有人照此效仿,造成负面影响。”

“京城四小名捕”的传奇

《京师四小名捕传奇》中的“四小名捕”之一老宋是这样一号人物:曾单刀赴会,从某个“自爆勇士”手里抢下十七公斤炸药,保住了一座居民楼。而另外一位名捕“尹”就更具有传奇色彩:尹人称北京站的“门神”,以抓逃和破获突发案件著称,经尹的手抓捕的案犯足有近千人,以至某越狱案件中,为首的老犯宁可徒步穿越内蒙古也不肯坐火车经过北京站,就因为那儿被视作“鬼门关”。萨苏调侃到:“老宋说,尹的运气邪门,穿拖鞋出去买个菜,都能顺便逮到匪徒立个二等功。”

就是这么个穿拖鞋抓到匪徒的事儿,让萨苏动心开始写警察系列。“当时听了那个故事,我心里就存了个写写他们的念头,而且还悄悄给这四位起了个绰号:四小名捕。”萨苏解释,为什么叫“小”呢,其一是这几位不好意思说自己“大”,其二是因为他们办的都是“小”案子,“所谓小,也就是指谋杀、爆炸、越狱、绑架、强奸这些案子。”萨苏这里显然开了个玩笑,这些并不小的“小”案子中以小见大,可以窥见这一代警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采。

专访数百位刑侦高手

今年年底即将出版的《萨苏探案之捕风铁鹰》目前正在写作中。萨苏一直想写关于一位北京的老刑警队长的故事,这个队长名字里有个“鹰”字,大家都叫他“老鹰”。萨苏原本将这个系列取名为“京城六扇门”,第一本就叫《京城六扇门之大地飞鹰》。“后来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吻合,这位老队长虽然名字里有个‘鹰’字,但见到了真人你会发现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虎’,而且是个很狡猾的老虎,你觉察不到他在捕捉你的心理活动。”萨苏颇有意味地说,“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一直负责好几个大案子。”

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案子,萨苏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学习专业的刑侦知识,对国内数百位刑侦高手、法医、警察进行面对面的专访,以及对案发当事人的采访等。目前萨苏正在连载67个情节曲折的案子,环环紧扣,欲一气呵成,这在中国“侦探文学”史上是少有的。比起柯南·道尔、东野圭吾等人的侦探小说,萨苏笔下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他通过对案件相关的各方进行采访、核实,一笔一笔勾勒出整个案件的轮廓。“这里没有耸人听闻的虚构,但事实远比虚构更惊人。”

骨龄鉴定误差三个月

2017年,萨苏还将写作《萨苏探案之法医晶晶》一书,说起这位“晶晶”可就来头更大了。萨苏口中,这位女法医“是中国骨龄鉴定的开拓者,她样子很儒雅,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但看上去只有四十岁。”萨苏回忆,晶晶法医刚刚破解了一个骨龄鉴定的难题,她的鉴定结果与本人的真实年龄完全一致,“55岁零3个月”。萨苏赞叹,她的成果让我国法医骨龄鉴定比美国还要准确和先进,“她对外称误差为三个月上下,这已经非常难了,她私下跟我透露其实准确率可以达到一个月上下,而且简单,一套X光片就解决问题了,有些国家鉴定很麻烦,还要用到碳14什么的。”

此系列的最后几本萨苏计划创作关于国际刑警的主题,目前他已经展开了采访,预计2017年会出版《萨苏探案之国际刑警》。十几年来,萨苏笔耕不辍,工作之余出书50余本,成为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今年,萨苏还开了脱口秀视频节目、“老萨有发现”微信公众号,他写的书已经开始了有声版、影视版权的延伸和开发。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