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装得下生活的器物 从日本到中国一场人与物的际遇

2016-08-05 12:0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一迈进国子监街,盛夏的酷烈仿佛就被隔离在那个题着“成贤街”的牌坊之外了。路不宽,两边是高耸的槐树,枝干在头顶上空交汇起来,浓荫蓊郁,掩映着背后的红墙,也投下一路清凉的阴影。街上三三两两走着的,除了来孔庙、国子监参观的游人,还有些专业的摄影团队——绿树、红墙、古殿,正是眼下流行的文艺复古范儿的绝佳背景。

作者 张玉瑶


 

陶作者大谷哲也的器皿,在光中投下素洁的影子_调整大小

陶作者大谷哲也的器皿,在光中投下素洁的影子

沿着街一直向西走,快走到路尽头的时候,右手有一家从外面看起来不算大的店面,古式的廊檐下,是朴素又精致的两个英文词“Lost & Found”,中文名即“失物招领”。这是一家设计和贩卖家具的店铺,从外观到内里,都和它所在的这个地方十分相称。

店铺的门是用很厚重结实的实木做的,推开颇需要费一点劲。推门进去,触目却是一个敞亮洁白的空间,柜台、沙发、摆设,都极素净,极清爽,又以一种极和谐的方式安置在一起,不会猛地跳将出来任何热烈出格的元素。透过落地的玻璃,看得见一方小小的庭院,院中栽着两棵不算高却很秀气的石榴树。

立体封_调整大小《装的下生活的器物》

“我们强调‘在地’,想保留胡同生活的感觉,所以在国子监这么贵的地方,也保留了一个小院子,栽上树,这样人们的视觉不会被堵死,也能吸引人进来。”李若帆对我说。她是“失物招领”的店主,因小名叫“小猫”,人称“猫总”。其实她还有个更“接地气”的身份——1997年,她和丈夫庄崧冽一起创办了“雕刻时光”咖啡馆,至今已成为文艺青年的爱地。

她引我穿过庭院,沿着窄窄的楼梯上到二楼。比起一楼的店铺,二楼更像是一个日常居住的房间。一张喝茶的矮几上,铺着一块素色棉麻质地的布,上面置着玄色的茶具。靠墙则是一张暗色实木柜子,里面叠放着很多朴素的器皿。一切都呈现出一种独运匠心后的不饰雕琢,一派岁月静好,让人想起在日剧里时常看到的那种雪洞般的日式家居。事实上,李若帆这些年的确从日本的生活美学中学得了不少经验,最近还出了一本《装得下生活的器物》,介绍了16位她曾经亲自拜访过或邀请来中国办过展览的日本生活工艺家。其中好几位,如安藤雅信、井藤昌志、小野哲平等,在中国亦是鼎鼎有名。

生活工艺,本身就是个奇妙的概念,日常生活之素朴与平实,艺术设计之巧思与精心,如何能够结合在一起?这个概念在中国尚有些耳生,但在东邻日本,却是传承已久的事业。尤其是自日本美学家柳宗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推动“民艺运动”以来,人们时常称道的“匠人精神”,往往就出自这些生活工艺家们的双手。他们朴素、勤勉、惜物,以诚实的生活,创作出诚实的器皿,不见得多么光彩夺目标新立异,却能进入最简朴的生活日用,被一位位使用者的双手捧起。

“美,是对使用者的感谢。”在提倡“工匠精神”的当下,日本的生活工艺美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珍贵的启示。李若帆也希望,她和她的“失物招领”能够推动建立起一种秩序,让我们重新尊重工艺,尊重美,更尊重生活。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