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讯,“你out了。”这是形容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网络用语。这一句话,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来形容老年人。前不久,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垃圾桶的照片,称妈妈买的这个垃圾桶具有难以理解的美感,引发了网上对父母的审美观的“全民吐槽”。从拖鞋到沙发,父母购买的物件几乎都被晒了一遍,这些物件的共同特点就是“土”、过时了。就连微信聊天中使用的表情包,很多也被打上“老年人表情包”的标签。“朋友你好”、“为我们的友谊干杯”,这些中老年人常用的表情包,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毫无美感,简单到可笑。老年人真的"out"了吗?老年人就该是这样的吗?

西装革履的“帅爷爷”
脱下时装
“帅爷爷”变回“糟老头”
时尚摄影师丁国良给85岁的爷爷拍了一组时尚大片。他的爷爷是福建山区的一位农民,平时穿着朴素,因为常年干农活,饱经沧桑的脸上全是皱纹,一双手上永远都有新的口子。
在拍摄时,丁国良给爷爷穿上了西装三件套,系上了格子领结,口袋里的手帕也叠成了优雅的形状。一位普通老农,因为换上了英伦范儿的西装革履,一下子红遍网络,“帅遍全世界”。
从“糟老头”变成“帅老头”,丁国良对爷爷的“改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拍摄结束之后,爷爷又回到了朴素的那种状态。“这只是我希望的老年人的一种状态,我拍这组照片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已经老了的这一代人,还是即将老去的我们父母的这一代人,也是可以精致,也是可以时尚的。”
丁国良说,他之所以给爷爷拍这样一组时尚大片,是因为他发现国外的老年人都比较时尚,尤其是衣着方面比较得体、精致。作为一名时尚摄影师,丁国良就有了为爷爷也拍一组时尚大片的想法。
这组英伦范儿的服装,都是由丁国良挑选,领结也是他帮着打的,爷爷并没有对这些衣服表现出明显的好恶。“爷爷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给他什么就穿什么,没有挑剔。”他说,爷爷的重点并不在享受这些时尚的服装上,而是很享受陪伴孙子的过程。
对于网友们对老年人缺乏审美的讨论,丁国良说,对老年人不能用“土不土”来形容。他说,爷爷那一辈人对时尚、对生活品质的概念显然没有达到照片里的高度。

丁国良给爷爷换上西装之后

脱下西装与之前的形象有天壤之别
理念冲突
年轻人喜欢素老人喜欢艳
佳佳是服装设计专业的硕士,虽然是科班出身,但是给老人买衣服却让她非常头疼。
“审美观不同。”这是佳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年轻人买衣服总是喜欢素雅大方一点的,但是老人买衣服就喜欢鲜艳的。而且年纪越大,就越喜欢艳的,她的姥姥姥爷70多岁,对她买的“黑白灰”就不怎么爱穿,反而愿意穿得颜色艳一些,看上去更加年轻。
“就像大一大二的时候穿衣打扮喜欢装成熟,反而大三大四喜欢穿得活泼一点。”
佳佳说,即便是过年,她也没有给老人买过衣服,而是拿出钱来让老人们自己买。“每个年龄段的人审美不一样,你喜欢的不一定老年人也喜欢。而且尺码不合适、款式不喜欢的话更麻烦。”她说,学服装设计这么多年,她只给老人买过围巾之类的配件。
关于审美方面的差异,佳佳的感受非常强烈。之前家里装修,妈妈让她在网上挑客厅里的装饰品,佳佳想买几幅油画,妈妈却想挂十字绣,母女俩吵了几次之后,后来佳佳干脆就不管了。最后,客厅里挂的是苏绣。
还有一次,佳佳去云南旅游时买了一条漂亮的披肩,结果回到家妈妈就说这条披肩很丑,“穿不出门”。
几次和妈妈在审美方面发生冲突后,佳佳也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她发现,老年人的衣着打扮往往都比较过时,而商场里的中老年服装,样子也几乎都比较“土”。“当然,中老年人的服装可能更强调衣服的功能性。老年人因为身体的原因,会穿得比较厚实一点。”她发现,与国外的“花样爷爷”、“花样奶奶”不同,很多中国老人关心的重点是身体健康,对穿衣的要求往往不是很高。
有意思的是,佳佳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龄相仿,而且都是高中老师,在衣着上的需求就不太一样。“老人也有‘土’和时尚的概念,这个主要看人。对衣服不挑的人可能主要是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而年轻时就买买买的人,老了之后眼光自然也差不了,这主要和见识有关系。”

衣着朴素的普通老人
与其吐槽
不如帮助老人改变
在微博上,那条抱怨垃圾桶丑陋的微博,引起了对父母审美观的全民讨论,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老年人这种奇特的审美观?这是知乎上一名大学生的提问。截至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被浏览了4000多次。网友对这个提问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网友说是年龄造成的,有的说是时代造成、文化程度造成,也有网友表示,这个问题首先就充满了偏见。
陈牧(化名)是北京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她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名为“服装设计”的选修课,她有一个想法,让学生们为家里的老人搭配服装。
为什么老年人的衣服看起来总是很“土”呢?陈牧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她认为,“土”是一种表面现象,这可以折射出老人的阅历。她认为,如果老人年轻时经历过生活困难,那么他老了之后很可能就不会对衣着太注意。而且,由于美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即使是经济条件好了,很多老人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品位。
“无论老人的审美如何,在参加朋友聚会,出席一些比较隆重的场合时,都非常希望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她说,很多老人会把家里的衣柜打开,一件一件地开始倒腾,反复地问这样穿是否精神,这就能够说明老人内心的愿望。她说,她虽然不会为老人买衣服,但是她会在着装上给老人建议。
陈牧对丁国良为85岁爷爷拍摄时尚大片的创意非常认可。“如果春节或者是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我也想让老人打扮得时尚一些,为什么不试一下呢?”她介绍,摄影师陈漫之前也拍过一组类似的照片,当时老人只是把日常的衣服换成了运动装,精气神儿就不一样了。很多人也是在那一刻才发现,原来老年人也可以这么时尚。
她说,在朋友圈中,经常有年轻人从衣柜里翻出妈妈的旧裙子,穿出来并没有觉得过时。“潮流是会回环的。比如今年上半年流行的水粉色、水蓝色,早在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就流行过了。”所以,对于老人的审美观,不能简单地用“土不土”来概括。
“很多老人年轻时没有条件去穿得很时尚,到老的时候思维已经固化了,很难改变。而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就很时尚,到老了也就会很时尚。我们年轻人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改变。”丁国良说,他的这组照片是展示一种观念,不光给老人看,也是给年轻人看的。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王琪鹏 丁国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