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百年劝业场 老北京最时髦的大卖场

2016-10-10 17:22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10月10日讯,踏着大理石的台阶,走进前门大栅栏廊房头条17号这座瑰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当如宫殿一般的内景呈现在眼前时,会让人情不自禁惊叹它跨越时空的美感。著名的北京劝业场,经过数年修缮,终于在今年国庆前夕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场馆正式亮相,对外开放。当年老北京最新潮时尚的商场今后将计划建成为一座前卫的艺术文化中心。

作者: 张鹏


%e4%bf%ae%e7%bc%ae%e5%89%8d%e7%9a%84%e5%8c%97%e4%ba%ac%e5%8a%9d%e4%b8%9a%e5%9c%ba

修缮前的北京劝业场

静静伫立的罗马柱和玻璃天花板似乎是一段过往岁月的见证者,让人追忆那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时光。这里曾经摆满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这里,可以挑选亮丽的货物,可以去新建的空中大戏院听心仪的京剧,还可以去游艺室打一盘台球,或者就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散步……百年前,这个被称作“京师劝工陈列所”的地方,开创了中国文化商业展示的先河。物换星移,从最初单纯的文化展示到中国商业文化的汇聚场,劝业场这座百年老建筑凝聚了多个时代北京人的繁华记忆。

历经百年变迁,三次遭遇大火,六次改名换姓,劝业场和这座城市一起经历了兴盛与沉寂,如今,它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

1 百年前是展销“国货”的场所

追溯北京劝业场的前世今生,还要从100多年前开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它便是“北京劝业场”的前身,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北京劝业场的第一块精神基石源于1898年的维新变法。在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劝业”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图强的希望。它第一次给老百姓树立了“国货”的概念,从北京劝业场当年的盛景中,可以看出当年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1933年,北平国货陈列馆宣传《中国国货暂定标准》,曾将国货分为七等,第一等是 “国人资本、国人经营、完全本国原料、国人工作”,而其中第六等为:“国人股本、借用外款、国人经营、大部分外国原料、外国技师”。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鼓励民族资本发展,鼓励工业生产,但并不排斥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在那个时代,提倡国货的确如一剂强心针,给予了中国经济以强大的信心和鼓励。

当时,“国货”的概念已包括“鼓励发明、提倡专利技术”内涵,并具有“中外合资”理念。不少民族产业纷纷打出了“自信中国造”的旗帜,很多人更是直接放言:“买的不是国货,而是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劝业场的兴盛可以说是一种民心所向。虽然在建成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遭遇三次大火,劝业场的人气不降反升,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劝业场这座巴洛克式的小楼,是1923年重建后的建筑,一直保留至今。它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沈理源先生。

沈理源精通欧式建筑理念,劝业场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商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内部纵深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沿回廊设开敞式商店。顶层以大型玻璃天窗采光,体现了现代大型商场共享大厅的空间观念。外装修为巴洛克式,以壁柱、窗套、圆拱形山花和阳台装饰立面,尽显华丽与高贵。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印象中,那种如梦如幻的美丽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劝业场前后两门,正门在廊房头条,比较宽敞,但我觉得没有后门漂亮。后门立面是巴洛克式,下有弧形的台阶,上有爱奥尼亚式的希腊圆柱,顶上还有拱形阳台,欧式花瓶栏杆和雕花装饰,包子褶似的,都集中在一起,小巧玲珑,有点儿像舞台上演莎士比亚古典剧的背景道具,尤其是夜晚灯光一打,迷离闪烁,加上从前门大街传来的市声如乐起伏飘荡,真是如梦如幻。”

劝业场是当时最先进的商业建筑,也是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在劝业场度过的快乐时光,成为很多老北京人的集体记忆。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