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唐卡传承人守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唐卡

2016-10-12 11:38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经过小雨洗礼的马尔康市西索村,一派美丽秋色,高原上阳光强的让徜徉在村里的人们睁不开眼,典型的嘉绒藏寨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驻足。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村落之一的西索村与卓克基土司官寨隔河相望。很多游客是通过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而了解这个极具特色的藏寨的,石板铺就的藏寨里处处是悠闲的氛围,也造就了嘉绒藏族唐卡画师三郎罗尔伍。1935年7月,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部分领导人曾在卓克基土司官寨住宿一周。三郎的爷爷当时是土司的银匠。

1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唐卡绘画时只用毛笔笔尖一点一点描画,考验了画师心性和功力。

13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三郎走进村里的旦达轮寺仔细观摩画在墙上古老的唐卡,细细揣摩古人的唐卡技艺和境界。

14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西索村一派美丽秋色

15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三郎所用唐卡颜料则多来自于矿物质和本土的天然植物,很多是朋友、家人去偏远的山里帮助找来的。

16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每当创作累的时候,三郎会陪伴老母亲一起干点家务,换换思路。

17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三郎和妻子索兰娜姆分居两地,聚少离多,两人格外珍惜每次相聚的时刻。

小时候好动的三郎罗尔伍,9岁开始跟随村子里的前辈学习绘画唐卡,15岁的时候去青海、西藏等地学习唐卡绘画技艺,这一去就是8年,学习了不同的唐卡绘画风格,23岁时回到故乡,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唐卡绘画求学中,三郎收获了爱情,他赢得了中学同学、藏族姑娘索兰娜姆的芳心。心爱的姑娘鼓励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要坚持下去。三郎认为唐卡是“笔尖上的艺术”,唐卡绘画时只用毛笔笔尖一点一点描画,考验了画师的心性,也磨砺了他的性情。原本毛躁好动的他,现在画画经常半天不动,让很多来访的老同学感叹他像换了个人。每次绘唐卡之前,三郎罗尔伍首先要长久思索,然后选择题材,确定草图,上色和染色等。一个普通的小幅唐卡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尺幅较大的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数年时间。除了长时间的绘画过程外,传统的唐卡绘画在用料上也十分讲究。三郎所采用的画布,是自己编制的一种土制麻布,经过特殊处理后方可用于唐卡绘画。此外,唐卡颜料则多来自于矿物质和本土的天然植物,很多是朋友、家人去偏远的山里帮助找来的。“浅绿色的颜料是孔雀石磨碎而成,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下面的颜色要比上面更深,这就是矿物质沉淀的现象。”三郎介绍道,黄色的颜料则来自于山上一种叫做“噶哇(音译)”的花卉,将噶哇花捣碎、熬煮、沉淀、过滤、晾晒和提取后,方可做成唐卡的颜料。

三郎绘制唐卡倾向于用传统绘画技法, “现在传统的唐卡绘画风格、用料面临失传的危险,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唐卡制作流程便显得颇为珍贵,这样艺术也更有价值”,三郎感叹道。传统的虽然慢一些,但是生命力也会更强。三郎对此坚信不疑。

每当创作累的时候,三郎会陪伴老母亲一起干点家务,或者穿上一双拖鞋在村里拾石阶而上,看藏寨美色,与乡亲们拉拉家常,或走进村里的旦达轮寺观摩墙上古老的唐卡,细细揣摩古人的唐卡技艺和境界。

现在嘉绒藏族唐卡画师三郎罗尔伍收了不少学生,有美院的大学生,也有50岁、60岁的工艺美术专业人员。

三郎希望开办一个唐卡学校,为此拿出多年的积蓄在村里河边租了一块地,打算开办一所教授唐卡的学校。他常畅想着学校不仅要有学员的学习区,还要有游客的体验区和休息场所。随着西索村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兴起,越来越多的山外人走进这个古老藏寨,三郎深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唐卡才能让唐卡艺术更好地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刘平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