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朱明瑛的“东方情” 北京晚报“捧火”的第一批歌星

2016-10-19 10:59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10月19日讯,朱明瑛成名于北京晚报1980年主办的“新星音乐会”,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火”起来的歌唱演员之一。如今,在东方歌舞团成立55周年之际,朱明瑛再度被请上《东方之爱》的舞台,她重新在脸上、身上涂满非洲油彩,依旧载歌载舞,一出场,熟悉的旋律令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记者近日对这位歌舞艺术家进行了专访,听她畅谈了昔日的甘苦、曾经的辉煌和时至今日心中仍旧炙热的梦想。

26%e7%89%88%e5%9b%be11

朱明瑛成名于北京晚报1980年主办的“新星音乐会”

志向:就要做与东方艺术有关的事

听朱明瑛聊往事,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陷进去,歌唱家的音调总是带着清晰的抑扬顿挫——她与音乐结缘仿佛是从儿时一次不经意的经历开始:“我似乎从小就酷爱东方艺术,记得小时候一次上学路上,无意间听到街上飘来谁家话匣子放着的歌曲,那个旋律让我惊呆在场。当时下着大雨,我在雨中站着把电影录音剪辑中的音乐一首一首从头听到尾,两个多小时在大雨中就这样站着、听着……然后回家磨我妈妈带我去看电影。妈妈说,那可能是印度的电影歌曲……”朱明瑛于是要求母亲带她看了第一场印度电影,当时她被影片中悠扬的配乐震撼了,她对母亲说出了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句话:“我长大就要做音乐,不做的话我就去死……”

朱明瑛对歌曲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似乎与生俱来,如果要追溯到家学,朱明瑛的生父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后裔,母亲擅长歌唱,九一八抗战时从沈阳来到北京参加过十七姐妹抗战演剧队,后来担任文化教员。从儿时起,朱明瑛就对音乐特别敏感,也愿意在亲友面前载歌载舞地表演,而且人越多,她的表演情绪越高涨。

母亲是朱明瑛的启蒙老师,也是她走上艺术之路的领路人。“我看的第一场专业演出是新凤霞表演的《刘巧儿》,那天刚好路过天桥剧场,看到他们在演出,回家后我就挎着个篮子整天学唱‘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带着我去考中央歌舞团,我抱着人家歌舞团的柱子不肯走,就是觉得这辈子都想留在那里,后来听见歌舞团的老师说——这孩子应该去考舞蹈学校系统学习,这句话于是在我心里生了根!”

报考舞蹈学校东方班的那个夏天,朱明瑛的印象特别深,不仅因为她成为几万名应试者里中选的七个女生之一,还因为母亲那时刚刚做完恶性肿瘤手术,拖着一尺多长没有愈合的伤口陪着她四处奔走。

入学以后,让朱明瑛最为惊喜的是“每个教室几乎都有钢琴啊!“对音乐处于狂热状态的她常在休息甚至停电的时候黑着灯坐在教室里弹钢琴,于是她成为了钢琴课代表和音乐课代表,随后又成为了学校里经常帮忙的钢琴伴奏。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