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胡同里的悠扬蝉鸣

观四合院中的斑驳树影

看庙会上的人头攒动

……

5月18日,“槐巷荷风——北京岁时节令民俗文化展夏季篇”展览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邀请观众重回充满烟火气的夏日时光。

第一单元

“时为孟夏 序属长赢”

《尔雅》称“夏”为“长赢”,即万物的盈余与圆满之际。立夏时节,风暖日长,万物并秀,仿佛一下唤醒了这座老城的生机。人们竞相外出,有的参加香会,为祝元君诞辰;有的舍豆放生,又赴龙华大会;有的设席赏花,以芍药为最胜……香会络绎,游人如织,拉开了京城悠长夏日里烟火与温情交织的大幕。

在第一单元里,重点展出了北京四月的集会、庙会活动,来自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碑文拓片真实地记录了清朝时期北京的庙会盛况,观众朋友也可以到馆内寻找展品实物的踪迹。

第二单元

“仲夏榴月 端阳已至”

每到端午时节,老北京的胡同街巷就响起了“粽子儿包,江米藕盒!”“鲜樱桃喽,大桑葚儿哎!”的吆喝声。榴花灼红颜,彩带系玉臂,水上龙舟飞驶,岸边人声鼎沸,家家裹粽,户户举宴,上至宫廷、下至平凡百姓家,都洋溢着着太平岁月里的快乐和欢欣。

作为国之都城,北京的端午广纳举国之人文、南北之习风,宫廷节日文化特色与民间节日习俗相互熔融。燕山脚下、永定河畔,京城上下共同创造,形成了独特而包容的地区端午节俗。

“在展览中最有趣的就是看到不在自己常识中的知识,比如端午节的‘吃四果’,之前真的不知道,整个环境一走进来也有一种清爽的视觉体验。”游客李女士说。

第三单元

“季夏暑伏 赤日炎炎”

农历六月,小暑大暑接踵而至,蝉鸣此起彼伏,替人们抱怨这难耐的暑热,聪明的北京人却最会在炎炎夏日中享受生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们洗浴晾晒、采莲逛集、摇起蒲扇、戏水纳凉、把玩虫趣、冰镇西瓜……张次溪先生早说过,北平的六月,着夷考其实而择要焉,两言可蔽之曰:晾浴宴赏、祀神祛暑而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陈部霍睿赜介绍道,“‘北京岁时节令民俗文化展夏季篇’是我馆节令民俗文化展览的第二期,以一年中农历夏季的四到六月为时间范围和叙事线索,以立夏、端午、夏至、暑伏等传统节日节令为展示对象,向广大观众展示北京地区夏季的节令习俗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本次展览

5月18日-6月18日

9:00-17:00

免费对公众开放

(周一闭馆)

注:展览为免费展览,进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需购买门票。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韩宁

摄影:蓝千佶

编辑:旭日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