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理响中国·读懂中华文明”系列理论视频正式上线。本期视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国式现代化》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教授王志民,带您解读中华文明统一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当代价值。

本期嘉宾

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价值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传统文化,铸就了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社会理想。统一性启示我们凝心聚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在中华文明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其统一性的核心要义。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统一性的价值取向。从历史到现在,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相聚、精神相依。

与此同时,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统一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体现的是解决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中国智慧,也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开启新征程的重要精神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

统一性时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支撑和思想启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则与中华文明中对于生命的“形神观”相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开放胸襟。总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

挖掘中华文明

统一性的价值意蕴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突出的统一性有助于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汇集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避免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群体撕裂的现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而言,如何克服现代化发展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协调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的行动,是一个重要问题。统一性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基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从容应对风险压力,协调和汇聚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政治共识和价值追求,将全体中国人民凝聚成统一牢固的整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思想滋养,在推动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展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赓续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力量,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下期将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史志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高福美带我们解读《求同存异 开放包容》,敬请期待。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