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潮涌,文艺生辉。7月2日至7月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议题覆盖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等行业热点。

在7月3日召开的众心筑艺,时代共鸣——新大众文艺主题研讨会上,快手娱乐营销负责人王正菲作为平台代表受邀出席,并发表了《人人都是创作者,新大众文艺时代的创新表达》的主题演讲。

数据显示,当前有超过4亿用户每天在快手消费娱乐内容,快手已成为7亿用户分享真实生活的社区平台。在短视频、直播、AIGC迅猛发展的当下,文艺的表达方式与传播逻辑正悄然改变。“拥抱每一种生活”的快手将文艺表达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连接文化、地域与社群的生态纽带。

新大众文艺的演进与表达基础:从中心化到全民共创

在王正菲看来,过去“大众文艺”常由中心化媒体主导,内容生产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线展开;而今天,新大众文艺正以普通人作为表达主体,以平台机制、社区文化和内容技术为支撑,催生出去中心化、生活化、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据王正菲介绍,在快手上,“生活即表达” 的创作潮流早已兴起:短剧、直播、IP 等内容主力,呈现出真实、烟火气、多样态的文艺景观,从而有了更多内容变现的场景。

在机制扶持上,快手先后推出“星芒计划”“快手光合计划”等,从内容孵化、流量扶持、商业变现等多维度助力优质创作者。坚持内容深耕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快手也在积极探索提升主流价值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在澳门回归 25 周年之际,快手星芒短剧联合创作者重磅推出《澳门故事》,播放量超 3 亿,这正是新大众文艺的魅力。

王正菲表示:“未来,我们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文化土壤,打造聚焦大湾区的内容矩阵。通过‘本土IP孵化+明星联动+文旅植入’的模式,让娱乐内容,成为大湾区文化传播的载体。”

文艺内容与娱乐生态的深度融合:明星标签化与地域文化共振

王正菲认为,新大众文艺不仅要“人人可创”,更应“人人有感”。快手以娱乐生态为核心,融合地域文化、兴趣圈层、非遗技艺与文旅资源,构建出多维度协作的创作网络,其中明星标签化内容与地域文化IP的结合尤为突出。

明星IP与地域文化深度结合,让明星从“表演者”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在明星新歌宣发期间,线上联动各地文旅进行歌曲宣发,用户可通过挑战任务、直播互动与合拍玩法深度参与二创。这种“内容+地域+用户”的模式,既强化了明星的个性标签,也激发了文化认同。

以AIGC为支撑,激发非遗、文旅、娱乐等不同内容的创新表达,打造地域文化IP。以非遗为例,快手平台为非遗手艺人配置图文转视频、配音合成与字幕同步功能,打破传统手艺与当代传播的壁垒。据《2025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快手上的非遗视频播放量达1780亿次,近万场日活直播构筑起非遗传承新场景,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覆盖率达98.2%。

在文旅融合方面,快手平台还将融合“非遗+文旅+明星”的联动模式,形成“内容引流—文化传播—商业转化”的闭环。同时通过趋势垂类搭载年轻人的生活兴趣体验,让更多兴趣圈层从被看见到主动加入。

明星参与路径的再定义:双轮驱动与标签化运营

作为大众文艺的重要一环,如何激发明星活力深度参与到娱乐内容生产中,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也是快手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如今在快手上,明星的成长路径不止于“营业”:从入驻到日常运营再到重要节点,先通过站内外联动、达人矩阵传播等方式实现 “起势”;在日常运营中推崇生活化的内容呈现;在重要节点引入直播 IP 和平台玩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鼓励明星深度参与娱乐内容生产,成为“标签化的内容引擎”。如周杰伦、蔡依林、岳云鹏等个人 IP,既强化了明星个性标签,也激发了用户共创的积极性,推动明星成为社群共创者,实现影响力与商业价值的双重增长。

以真实连接驱动娱乐创新,开启新大众文艺的多元表达之旅

谈及接下来的发力重点,王正菲表示快手将始终坚持“以真实连接驱动娱乐创新”,以“地域文化”“明星标签”“技术赋能”为核心,探索娱乐赛道与市场的深度结合点。

首先,深化区域文化矩阵,继续拓展地域文化内容,构建“一地一IP”,让娱乐内容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新名片”;同时,推动更多明星与地域文化的内容IP,打造专属内容符号。最后,通过技术赋能,以AIGC与数字人技术为突破口,提升娱乐内容创作与变现的效率。

在王正菲看来,在技术不断更迭的浪潮中,人心才是内容的起点与归宿。谈及未来愿景,王正菲表示:“在这个属于创作者的时代,快手愿与每一位用户、每一个文化符号同行,以娱乐的力量、文化的温度与技术的想象,让每一种生活都能被看见,让每一份创作都能连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