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对决、圆桌论坛、作品展示、巧搭积木、品尝小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分校“行走中轴 对话古今”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课程实践成果暨家校社协同共育论坛活动日前举办,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创新形式,引领孩子沉浸式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动人魅力。

今年3月该校校长果春平邀请朱祖希、王越、杨良志、宗春启、梁欣立、王晓洁、孙冬虎、李哲、张鹏等九位专家走进学校,希望专家们为孩子带去中轴线的来历、中轴线申遗背后的故事、中轴线上的建筑等专题讲座。这九位专家都是《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丛书的作者,常年活跃在书店为读者普及北京中轴线文化。

但经过精心准备、不断沟通之后,今年3月底开始,专家们以历时3个月的讲座和实地探访,与孩子们达成了默契。专家团成员宗春启说,“孩子们不时提出一个个颇有专业性的问题,让我们惊喜不已。”

孩子们纷纷上台分享各自感受。

活动现场,孩子们轮番上台,分享了走进中轴线这个“大课堂”的丰富收获。五年级二班的朱安昕同学说,大家聆听了朱祖希老师讲述中轴线申遗背后的故事,明白了申遗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肩负的文化使命;跟着王越老师探索老北京胡同的奥秘,了解了胡同名字的由来以及其背后的生活场景;还从杨良志老师口中听闻了中轴线上的神兽传说,那些关于龙、凤、麒麟的神秘故事让故宫的铜龟、铜鹤仿佛在夜晚活了起来。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跟着专家实地走访中轴线上的名胜,寻找不同地方的石狮子、品尝老北京小吃、观察古建筑的结构等,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中轴线文化的魅力。

辩论赛环节。

活动还设有“中轴线文化保护”辩论赛,到底是重维持原貌还是重创新发展,双方辩手展开激烈辩论,言语交锋间,孩子们扎实的准备、冷静的发挥,让在座的大人们连连感叹:“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

 
 

而在传统益智游戏体验区也热闹非凡。七巧板拼中轴线建筑,将传统玩具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同学们纷纷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了故宫角楼的雄伟、天坛祈年殿的庄严,仿佛在指尖上构建起了一座中轴线的微缩世界。

孩子们手书的楹联被精心展示。
《中轴龙脉》 长画卷展示。

展览现场,则是一个沉静又厚重的天地,方砚先生手绘、罗哲文先生题记的 《中轴龙脉》 仿真印刷长卷画进行着展示。孩子们拍摄的中轴线摄影作品颇有气势,大家搜集整理并且书写下来的中轴线楹联,稚嫩的笔触间透着一股认真和拙朴。

驴打滚、豌豆黄……活动在品尝中轴线小吃的热络气氛中落幕,阳光洒在小吃上,更洒在一张张笑脸上,北京中轴线文化正是以如此新颖的讲述,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