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数百或上千元,足不出户便可远程认养云南的咖啡树、内蒙古新疆的牛羊、西南大山里的黑猪、岭南的陈皮……近年来,“云认养”“认养农业”等概念越来越热,但在田园农场主的理想背后,有人收获满满,也有人维权无门,甚至掉入诈骗陷阱。

专家提出,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云认养”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消费者能够远程选择并“认养”特定的动物或植物,有助于振兴乡村、促进消费,但“云认养”仍需规范化,更要警惕不法分子打着“云认养”的名号实施诈骗。

【现场探访】

认养者可进园自选果树“坐等”收获

在位于大兴区的一家植物园内,记者看到,采摘区多组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果树枝繁叶茂。这些果树并非单纯出售果实,同时还面向大众开放“云认养”服务。只需支付年费,认养者便可远程“拥有”一棵果树。

可供认养的果树
可供认养的果树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植物园可提供番石榴、柚子、火龙果、柠檬果树等热带水果的认养服务,认养一年的价格在600多元至1000多元不等。如果认养一棵柠檬树一年需628元,可产出约20斤柠檬。认养者不仅能获得全年果实,大人小孩还能免费入园,体验修剪、防虫、采摘等农活。一位认养火龙果的市民告诉记者,去年他认养的火龙果一年收了60斤。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是想让孩子知道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工作人员介绍,追求亲身体验是许多消费者选择云认养的主要原因。

记者表示有认养意向时,工作人员表示,认养果树从大众点评上直接付全款拍下即可,随后可以进园挑选果树挂上铭牌,水果成熟后会保证寄送足斤的水果到家。

价格单显示,柠檬、枇杷年产20斤左右,莲雾、番石榴年产在40斤左右,有的水果产量可以多达60斤、100斤。

【线上认养】

客服承诺:“你吃的就是你认养的那只羊”

位于云南普洱的一家咖啡庄园提供228元/年的咖啡树认养服务。庄园客服介绍,认养后,除了可以在当年的12月份获赠3包200克的咖啡豆,还可通过小程序观看咖啡树的生长情况。此外,认养者还能享受在庄园店铺内85折购物、来庄园住宿抵扣住宿费等权益。“远程看咖啡树长大结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年轻的认养者表示。

在某平台“认养一只新疆羊”项目中,商家称产出的羊肉是有机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一级牧场、四季轮牧……用户可以选择988元与他人合养一只羊,最终收到12斤羊肉;或者选择1888元认养整羊,收获24斤羊肉。被认养的羊会被打上专属的耳标,认养人可以给羊署名,查看小羊的照片,还可以通过摄像头24小时观看牧场全景。

“确保你吃的就是你认养的那只羊。”客服承诺,现在下单,中秋节后即可收到羊肉。

市民陈女士花费700多元向平谷区的农户认养了两只油鸡,如今每个月都能收到20枚土鸡蛋,年底会收到农户宰杀好的鸡。“这个价格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土鸡和土鸡蛋,还是值得的。”陈女士表示。

客服提供的牧场监控

【流程漏洞】

“浪漫田园”真假难辨

当认养期满或达到特定条件时,消费者将收到实物回报,如“自家”产出的牛奶、水果或粮食、动物产品等,这种模式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和价值感。然而记者也发现,云认养的有些环节存在漏洞,令消费者不够安心。

远程画面不知真假

云认养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照片或监控画面,随时查看认养对象的生长情况,但这些画面、照片是真是假,消费者无从证实。

某平台就曾被曝光,用户认养的果树照片竟是网上下载的“通用素材”,所谓的“实时监控”实为提前录制的循环视频。

记者向昌平区的一家农场咨询土鸡认养服务时,对方称,养一只土鸡一天仅需1元钱,农场会定期向认养人寄送土鸡蛋。农场负责人介绍,土鸡是散养的,只喂粮食和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平谷一家云养鸡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发来散养鸡在林间自由觅食的照片,称因条件所限,不能提供实时监控。但该负责人表示,欢迎随时来现场查看环境,挑选个头更大的母鸡。

记者注意到,几乎没有商家可以对养殖、采摘、宰杀的全程实时直播、监控。

因此也有网友怀疑,家禽是否能一直散养?到底吃的是什么饲料?认养人收到的是不是画面中的健康农产品?

协议电话沟通  收款方式太随意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云认养”模式中,一些大型农业企业或依托电商平台的项目,已经实现了线上下单、自动支付等较为规范的流程;但更多小规模的农业经营者仍缺乏标准化合同以及收款机制。

特别是小体量的果园、养殖户,普遍没有提供纸质合同的习惯。认养协议往往仅通过微信聊天或电话沟通达成,后续收款则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个人账户完成。这种方式虽然便利,但也缺乏法律保障。一位果农坦言:“我们就是靠口头信任,说好了什么时候寄果,就按时寄过去。”

平谷区一位运营土鸡认养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认养人数量不多,仅有几十组客户,项目未设立企业账户,相关费用通过他的微信个人账户收款。认养人可向他所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申请开具发票。

“对我们这种规模小、运营简单的养殖户来说,设企业账户、签正规合同,流程太复杂了。”该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在平台或政府指导下,能建立更清晰、便捷又规范的交易机制,“既方便农户操作,也让消费者更安心。”

【警示案例】 

认养10只羊  两年啥都没见到

还有认养人交了钱却迟迟收不到产品的。“只需投资2万元认养10只羊,三年间每年能领200斤优质羊肉,若不要羊肉,还能按每斤50元代售,累计收益高达50%……”2022年8月,北京的张大爷夫妇看到某养殖场“我在内蒙古有只羊”的广告宣传后,心动不已,花费2万元认养10只羊,委托认养的时间为3年。根据约定,张大爷每年可获得200斤羊肉。

但一直到2024年,张大爷始终没有收到过一次羊肉,和客服交涉无果后,张大爷老两口只能打官司维权。庭审过程中,养殖场表示没有寄羊肉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同意解除跟张大爷的合同并退款。丰台法院认为张大爷支付款项后,养殖场未能按约交付羊,最终判决养殖场向张大爷夫妇退还2万元,并支持了部分利息。

以“云认养”为名集资诈骗

更严重的,是打着“云认养”旗号进行诈骗的情况。多地警方曾通报相关案件,犯罪嫌疑人打着“云养经济”“智慧农业”的名头,用保本高息吸引投资人。

记者注意到,已被打掉的非法平台承诺的回报均超出寄送农产品范畴,而是把自己包装成理财产品,向客户承诺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收益。前期,涉案公司会短暂支付所谓“利息”,经营一段时间后便会跑路。

已被公安机关打击的“禾元农场”曾向客户承诺,投资1万元认养1头黑猪,200天就能赚六千元。此外,该平台还设置“推荐奖励”和“团队提成”,鼓励拉人头、发展下线。警方发现,这些所谓的实体养殖场大多不存在或规模小于宣传。

记者注意到,网上仍有类似项目活跃。记者从“XX农场”平台的宣传图上看到,平台要求用户一次性最低认购5棵树,每棵树396元,即用户首次需要投入1980元认购果树。之后,平台宣称用户可以每天获得0.8%的收益。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认养10棵果树,便可以月赚4752元,一直到本金的三倍封顶(可赚59400元)。用户如果拉来下家,还可以获得新用户所认养金额8%的推荐奖励,下家如果再拉来下家,用户又可以再获得奖励……在社交网站上,有不少用户晒着日入过万的收益截图,以此招揽新人。

业内人士指出,如此高额的收益,已远远超出农业种植的正常利润水平。

某平台称认养果树可获取高额收益

【分析】

“云认养”模式本身没问题,关键在监管和执行

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分析,“云认养”本质上是一种“定制农业”,消费者购买的是“农产品+故事”的套餐,并不拥有土地或农业资产的所有权。这种消费模式能满足城市人对田园牧歌的想象,又属于轻投资、轻参与,自然具有吸引力。

“云认养”靠谱吗?霍虹屹认为,靠不靠谱关键看怎么做、谁在做?如果诚信经营,“云认养”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但一些平台并没有真正从农业出发,而是将其作为快速变现的噱头,只为牟利,忽视了履约,就容易演变成消费陷阱乃至非法集资的温床。”霍虹屹表示。

“不能让一些骗局毁了云养殖经济。”针对“云认养”行业鱼龙混杂的现象,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建议,农业、公安、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对于宣称高额回报、发布集资信息的“新型农业”主体加强排查清理,根据违法线索进行有效处置。

据悉,2025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制发《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的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对高额返利不动心,要求农业经营主体不超范围经营、不违规从事金融活动,不与涉嫌违法违规从事“云养经济”的平台合作。农业农村部从3月份开始委托专业公司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从事“云养经济”的相关平台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研判潜在的欺诈风险,及时预警。

【提醒】

警惕高收益承诺  注重支付安全

面对五花八门的“云认养”,该如何辨别真假?霍虹屹建议:第一,要看相关的农场、果园、养殖基地是否真的存在,最好进行线下参观或找有第三方背书的平台。第二,关注合同是否清晰,明确“认养”对应的农产品数量、发货时间、违约责任。第三,如果商家不谈农产品本身,而是承诺“高收益”“未来回报”还有“拉人头”奖励,就需要对此提高警惕。

在支付环节,丰台法院法官郝洁建议,尽量不要向私人账户转款。为避免产生纠纷时“空口无凭”,要注意保留书面证据。款项支付尽量采取转账方式,以便留存凭证。若发现异常,要及时维权,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慧瑶

流程编辑:u028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