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新时代的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描绘的强国梦虽未实现,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实践埋下火种。本期《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视频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带你重温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内容详情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就开始寻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在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的《建国方略》当中,提出了中国“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的宏大现代化抱负。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实现。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

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做出了“三步走”战略安排。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在认识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的遵循。

在战略层面,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的战略:从200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实践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当中,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等等,从十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