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负担?国家再出惠民新政。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将为中度以上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消费补贴的形式,直接支持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

常言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众所周知,照护失能失智老人很难,既难在它是一件专业的事,导尿、压疮、吸痰、插鼻胃管,家里人多数搞不定,也难在它是一件耗人的事,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得闲。照护者不仅辛劳,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居家照护不易,交给社会机构行不行?目前来看,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且收费不低。对于失能老人及其家庭而言,可以说,怎么选择都很纠结。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痛点”。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中,约有3500万人失能,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800万左右。近年来,我国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对经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支持服务。但现有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对象主要集中在特困老人及部分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保障范围较窄、标准不高;加之不少老人经济条件较差,难以自费承担养老服务。面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必将成为社会“刚需”的现实,本次“国补”覆盖居家、社区、机构三大服务场景,不仅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也包括康复护理、日间托养、长期照护与喘息服务等多样项目,意在让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用得上、用得好”,是对现实“痛点”的针对性回应。

除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本次制度创新也是在探索一种更具效率的养老保障思路。相较于传统单一的资金扶助或机构建设,消费补贴从“供给侧”入手,以服务消费方式直接面向个体,相当于用消费方式撬动服务市场,这既能增强家庭在照护安排中的选择权,又能促使社会资本更加积极地投身养老服务领域,引导机构提升供给能力、优化服务内容,推动照护体系朝着多元、规范、专业方向发展,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对接。同时,相关补贴发放等服务统一通过“民政通”App与小程序进行,考虑到失能老人大多无法操作手机,增加了代办人办理功能,以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老有所养”的效率。

对失能老人的照护,考验治理的精度,也映照社会的温度。期待此次针对失能老人的消费补贴尽快落实到位,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向前一步。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