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本期《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为大》视频中,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政研所研究员李俭深刻解析“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
内容详情
2024年4月22号到24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不断优化改善的民生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生为大”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底色。
“民生为大”中的“大”,就是要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人民网第24次全国两会调查结果显示,民生保障已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可见这个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积极推进两会建设提案的办理工作,办结率特别高,满意度也很高。各部门共采纳两会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将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代表们的“履职清单”,“民意民智”变成“良策实招”,民生保障的每一点进步,都如同一粒粒种子,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幸福之花。
民生温度,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中。2024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了3%;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增至670元;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98元和594元;1863个城市中,城中村改造项目惠及136.7万户居民。这些民生成绩单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彰显了“民生为大”的指导思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