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 ,作者杨勇
当肠道深处传来不祥的警报——结直肠癌确诊,无数患者和家属的脑中瞬间被一个问题占据:手术,是不是越早越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生存数字,更牵动着一个家庭的情感脉搏。
冰冷的数字,滚烫的警示
早期干预的生存鸿沟
医学界用“五年生存率”这把尺子衡量抗癌战役的阶段性成果。结直肠癌的数据对比,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生存阶梯:
I期(早期)
肿瘤局限在肠壁最内层或肌肉层,此时果断手术,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甚至接近治愈。

II期
肿瘤穿透肠壁肌层,但未累及淋巴结,及时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能达到70%-85%。
III期
癌细胞已扩散到区域淋巴结,尽管手术仍是核心,但生存率显著下降至约40%-70%,术后通常还需辅助化疗以剿灭残余隐患。
IV期(晚期)
癌细胞已远征至肝、肺等远方器官,此时手术效果大打折扣,五年生存率骤降至约10%-15%,治疗重心转向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这些数字背后是残酷的现实:从I期到IV期,五年生存率从90%以上断崖式跌至10%左右。 时间在结直肠癌的发展中,真正扮演着“生命窃贼”的角色。
早期手术
为何能创造“接近治愈”的奇迹?
早期手术效果卓绝,其核心优势在于:
-
癌细胞“羽翼未丰”
此时肿瘤体积小,通常仅局限于肠道局部(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尚未建立复杂的血管网络获取养分,也未掌握向淋巴管和血管侵袭的“逃亡技能”。
-
“斩草除根”可能性高
外科医生能更完整地切除肿瘤及其周边少量健康组织(保证切缘阴性),清除潜在微转移灶的机会更大,极大降低复发风险。
-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早期肿瘤常可通过微创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解决,患者身体损伤小,术后恢复迅速,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轻微。

-
避免后续高强度治疗
早期根治术后通常无需化疗或放疗,免除了患者额外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不是所有“早”都一刀切
临床决策的精准艺术
“越早越好”是基本原则,但临床决策远比想象中复杂精密:
“早”的精确界定
医生依赖肠镜活检病理、CT/MRI影像、血液标志物(如CEA)等综合判断肿瘤分期(TNM系统)。只有准确分期,才能制定最优方案。例如:
-
极早期息肉癌变:若肠镜下切除完整且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粘膜内癌”,可能无需追加开腹手术。
-
局部进展期(如部分III期):直接手术可能难以彻底清除癌细胞。医生会采用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先“缩瘤”降期,再行手术,能显著提高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此时“稍晚”手术反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早”期效果。
个体化考量
患者年龄、心肺功能、合并疾病(如严重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状态,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和耐受性。医生需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为体弱患者寻找最佳平衡点。

超越手术
预防与筛查才是终极“早”
比早期手术更重要的,是将癌症扼杀在萌芽之前或萌芽之初:
黄金防线:筛查
50岁起(或有家族史者更早)定期筛查是关键。
-
肠镜
金标准!能直观发现息肉、早癌,并同步切除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研究显示及时切除息肉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高达50%以上。

-
粪便检测(FIT/DNA)
简便无创,初筛利器,阳性者需及时肠镜确认。
生活方式筑起屏障
-
膳食护盾
高纤维(全谷物、蔬果)、低红肉/加工肉制品饮食。
-
活力屏障
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
远离风险
戒烟限酒。
确诊后
与时间赛跑的科学策略
-
寻求专业力量
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咨询胃肠外科或肿瘤科专家,获取个体化方案。
-
理解分期与方案
清晰了解自身肿瘤分期、可选治疗手段(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及其依据、预期效果和潜在风险。
-
信任与沟通
与医疗团队建立充分信任,坦诚沟通疑虑和期望,共同决策。

-
身心双重准备
积极调整心态,加强营养支持,为即将到来的治疗储备身心能量。
结直肠癌的战役中,“越早越好”的手术原则闪耀着智慧与希望的光芒。早期手术带来的高生存率奇迹,是医学赋予生命最珍贵的礼物。然而,比手术刀更锐利的武器,是防患未然的筛查意识和健康生活。当肠道发出警示信号,请务必抓住时间给予的宝贵机会——早筛、早诊、早治,让生命之光穿透癌症的阴霾。
一位父亲在确诊早期肠癌后及时手术,五年后依然健朗地牵着女儿步入婚礼殿堂。他在复查时对医生说:“那一刀切掉的不是肠子,是悬在我们家头顶的利剑。”
数据显示,超过50%的结直肠癌死亡本可通过及时筛查预防(《临床肿瘤学杂志》)。每一次肠镜检查,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郑重托付。
行动清单
守护肠道健康的每一步
【40岁+】
了解家族史,与医生讨论筛查计划。
【50岁起】
定期进行肠镜或便潜血筛查(高危人群提前)。
【任何年龄】
关注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消瘦等信号,立即就医。
【日常】
坚持果蔬粗粮为主、减少红肉摄入、保持运动、拒绝烟草。
【确诊后】
寻求专业团队,明晰分期,积极把握治疗黄金期。
肠道无声,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时间不语,却丈量着希望的边界。在对抗结直肠癌的征途上,早一步行动,便是为生命多筑起一道坚实的长城。
文稿:杨勇 住院医师
审校:李明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
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