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北京医师协会感染专科医师分会第十八届北京感染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上,青峰医药集团伊速达®玛舒拉沙韦片北京上市会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聚焦流感等热点话题,汇聚国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流感等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旨在推动学科发展,提升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流感流行有规律 高危人群应警惕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与素养的提升,大众对于流感的防治越来越重视。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刘正印教授提示,流感一般在每年冬春季为高发期。在每年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提早做好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那么流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艳教授介绍,根据专家共识,PICO-65标准用于临床专业诊断流感重症化高危人群,其中包括:妊娠或产后4周内的女性;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肿瘤及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基础病患者,如呼吸系统、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慢病患者;肥胖人群;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王凌航教授表示,高危人群在感染流感后难以自愈,更易出现重症化、并发症等,提前做好流感预防并在感染后第一时间进行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
考虑到我国老幼聚集的家庭居住模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路明教授认为,家庭成员中一旦有人感染,患者本人可根据情况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内高危人群可进行暴露后预防,以阻断流感病毒在家庭内传播,更好地保护家庭所有成员。
抗流感治疗多元化 为大众提供更多选择
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田耕教授带来《掐灭病毒源头,警惕继发感染——流感治疗新选择》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当前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多种毒株同时流行,变异速度快,对抗病毒治疗提出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田耕教授系统比较了现有抗流感药物的局限性:耐药性风险、不良反应多、用药方案复杂等。针对目前存在的挑战,他详细介绍了于2025年3月正式获批上市的玛舒拉沙韦片的创新优势:作为全新PA抑制剂,单次给药即可实现广谱抗病毒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可快速缓解症状(甲流缩短21小时,乙流缩短32.3小时),22小时内清除病毒,19.7小时退热,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在耐药性方面,田耕教授表示,该药仅I38T一个主要耐药位点,临床耐药率低于1%,优于传统药物。安全性数据则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一提的是,该药拥有100%中国人群数据,为抗流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本土证据。
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马安林教授表示,从上世纪开始流感曾发生过5次较大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始终存在威胁。随着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多元化,人类在对抗流感上有了更多保护自己的武器,如玛舒拉沙韦片这样用药便捷、起效快、效果好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已成为人类对抗流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药物可及性在不断提升,做好患者教育工作依旧重要。大兴区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刘霞教授提到,相比普通感冒,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症状较重、全身症状明显等特点,在初步自查可能是流感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加强广大群众对于流感防治的意识,呼吁早预防、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产抗流感病毒药物上市 实现国际“领跑”
随着与会专家在现场屏幕上共同摁下手印,中国首款PA靶点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片北京上市会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据介绍,玛舒拉沙韦片的Ⅲ期临床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IF 58.7),为临床治疗流感带来了突破。而该药的产业化落地则为流感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目前,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广阔市场,国内药企很长一段时间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成效有限。此前,两款应用广泛的抗流感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PA靶点核酸内切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均为国外研发。
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贵强教授认为,玛舒拉沙韦的上市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更标志着在抗流感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跨越。
玛舒拉沙韦的研发与临床突破,生动诠释了我国在呼吸道病毒药物领域实现的历史跨越,为流感治疗领域注入了新活力。
青峰医药集团科睿药业副总经理田源表示,伊速达®玛舒拉沙韦片的Ⅲ期临床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代表着其获得国际认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中国治疗方案。“感谢相关部门和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玛舒拉沙韦片未来将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