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10时17分,当阳光穿透慕士塔格峰顶的旗云,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2023级研究生张涵成功完成无氧登顶,在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之巅留下北体大人的足迹。这一刻,皑皑白雪映衬下,新时代青年的攀登精神与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在帕米尔高原上交相辉映。

壹 初心:在体育沃土中孕育的梦想

“为什么要攀登?”面对这个问题,张涵的眼中映出慕士塔格峰终年不化的冰雪。2023年入学伊始,北体大浓厚的体育氛围就像催生梦想的沃土——龙舟池畔的挥桨声、攀岩馆里的呐喊声、户外运动课堂的讨论声,都在这个年轻人心底埋下攀登的种子。“是老师们在实践课上演示的每一个保护动作,是龙舟训练时浸透队服的汗水,让我真正理解了'追求卓越'的重量。”站在大本营仰望雪峰时,张涵终于看清了这颗种子的模样:那是属于攀登者的生命图腾。

贰 征程:十二昼夜的极限对话

从6178米的玉珠峰到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数字的跃升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从大本营到峰顶的12天里,她的信心如同C3营地摇曳的帐篷,在狂风中经受着反复拉扯。
“第一次来到山脚下时,骤降的温度让我浑身发抖。”在零下20℃的环境里,呼出的水汽在面罩上凝结成冰凌,雪镜结满白霜,严酷的考验一度让张涵陷入自我怀疑:"第一次拉练后,我几乎要放弃。每一段路都比想象中煎熬。"
转机出现在第二次拉练。在向导的鼓励下,张涵逐渐找回了状态。然而,冲顶前夕突降的冰雹再次让整个队伍陷入困境。"当时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但奇迹往往发生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就在队伍准备出发时,天气突然转晴。"
冲顶日当天,张涵咬紧牙关,跟着队伍缓慢向峰顶进发。7300米处突发的高原反应让她猝不及防,更是雪上加霜,最后的246米,对山顶的渴望支撑着张涵,以"一步五呼吸"的节奏,在冰峰中凿出通往梦想的足迹。

叁 回响:站在云端看人生

当登山靴终于踏上峰顶的冰原,张涵展开随身携带的院旗。“那一刻,我仿佛真正触摸到了校训的温度。”在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40%的绝顶,她清晰地听见自己心跳与母校“追求卓越”校训共鸣的声音。
“特别致谢研究生导师温宇红教授及布和、赵辰菲、张艳杰等老师的专业指导,感谢课题组同窗的温暖陪伴,致敬向导大多吉在危急时刻的守护。”正如慕士塔格峰的每道冰裂隙都记录着地质变迁,这次攀登也将成为张涵学术生涯的新坐标——目前她已着手将体育教育训练学休闲体育研究作为学位论文方向。
巍巍慕士塔格见证的不仅是一次登顶,更是北体人永不止步的精神攀登。在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高度正在诞生。

北体官微|2025135期
内容来源|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监制校对|赵昕然、石云峰
责任编辑|卢 雪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体育大学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