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精神面貌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笃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时报》发表了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的文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58期
划重点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赢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就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创造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又在抗日战争中接受实践检验。遵循“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真理作出的政治军事决策及其创造的政治军事优势,检验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及其体现的中华新文化,不仅引领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成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起点。
必会点
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比较中看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根本性改造,成为抗日战争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之初就提出了政治上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创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优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的战争伟力:军事上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敌后游击战等一整套战略战术,以创造强大的人民战争伟力优势。
金句摘录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关联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家蒙难和人民觉醒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蒙难”引发“觉醒”,“觉醒”带来“转型”,中国近代史正是一部中国人在民族觉醒过程中的思想文化转型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在思想文化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文化从发展到蜕变、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历史性转变。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和根据这一思想提出的以“民族、科学、大众”三要素构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基因构成和文化元素结构上的重大更新,而不是简单延续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伟大抗战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构成和元素结构重大更新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结构性重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丹穴朝阳瑞气翔”的民族复兴之好运。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结构性重构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文化元素的更新上。
一是“魂”元素。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说过:“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思想文化的这种根本转型和结构性重构,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用以取代中国传统文化“纲常体系”之“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科学真理之“魂”。伟大抗战精神之“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定意志、斗争精神、科学预见。
二是“根”元素。毛泽东说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与此同时,他明确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思想文化的根本转型和结构性重构,就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中注入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元素,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伟大抗战精神之“根”,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