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丰碑,赓续民族精神血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5日,丰台区“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丰台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市社科院副院长、市委讲师团团长肖峻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区委副书记蒋达峰出席。活动现场,丰台区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文明引导员、志愿者,教师及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以“百姓宣讲+文艺宣讲”形式,聆听抗战故事与英雄事迹,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约”。

报告会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通过7段真实动人的故事,带听众穿越时空回到抗战岁月,感受先辈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宣讲既还原抗战历史真相、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讲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世界贡献,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精神传承,展现丰台区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实践,引导大家深刻体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厚重与现实意义。

初心如炬

以不同坚守传递红色薪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观众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定在宣讲台上。第一位登场的丰台区宛平街道社区工作者郑然,一开口就将大家的思绪拉到了卢沟桥上。“我爷爷郑福来,73年风雨无阻在卢沟桥上义务讲解抗战史,他常说,这段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郑然的声音带着对爷爷的崇敬,她讲述着爷爷如何顶着烈日、冒着寒风,无数次向游客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细节,用布满细纹的手抚摸桥上的石狮,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如今,郑然接过爷爷的“接力棒”,每当站在卢沟桥上,她都会像爷爷当年那样,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历史的回响在卢沟桥畔永不消逝。

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者刘欣宜,则以岗位为桥梁,将不同时代军人的荣光故事悉心传递。她的讲述串联起三代军人的坚守:抗日将军朱家礼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勋章就是他与日寇殊死拼杀的见证;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仁山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与死神跳探戈”的生死运输任务,用生命保障物资供应;盲人军医李志军夫妇则带着医者仁心,让13000多名眼疾患儿重获光明。“这些故事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精神坐标。”刘欣宜动情地说,如今“老兵宣讲团”走进校园、社区,就是要让这份荣光在新时代继续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教师郑轶,用京剧人的视角诠释着民族气节。“梅兰芳大师在抗战时期蓄起胡子,绝不给日本人唱戏,这份骨气就是中国人的脊梁!”郑轶说,田汉先生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百折不挠的精神,让她坚定地选择了最苦最累的武旦行当。“京剧不只是唱念做打,更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我要把这份精神通过国粹艺术传承下去。”

精神永驻

从烽火岁月到当代坚守


 

“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大红门街道干部杨泽云的声音铿锵有力,将抗日英雄佟麟阁将军的壮烈事迹娓娓道来。1937年,佟麟阁率兵死守南苑,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毫无惧色,始终坚守阵地。“80年过去,当年的烽火战场早已换了模样。”杨泽云话锋一转,将思绪拉回当下,“如今,南苑所在的南中轴正在加速建设‘首都商务新区’,‘00’后建设者们喊出‘不怕吃苦’的宣言,这和当年佟麟阁将军‘马革裹尸’的精神一脉相承。”杨泽云的话让在场观众深受触动,大家仿佛看到了从抗战烽火到新时代建设的精神传承。

丰台区消防支队张铎昽的讲述,让“义勇消防”精神跨越80年依旧滚烫。1941年重庆轰炸时,“义勇消防”队员王海元累倒在火场,双手却仍紧攥湿布;徐敬用被烧伤的焦黑双臂,死死护住怀中的婴儿。如今,丰台区消防支队的赵卫国不顾自身伤势,纵身跳入冰河救人;王力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车辆,毫不犹豫冲上前救出车内婴儿。“从当年的麻布水龙到如今的现代消防装备,工具在变,但‘向险而行’的使命从未改变。”张铎昽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吴雨桐,则为大家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鲜为人知的英勇故事。1937年7月7日夜,沈忠明率守军卫士,用大刀砍、刺刀扎,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即便身负重伤,仍死死守住阵地,直至牺牲。宣讲过程中,北京曲艺团演员陈娜娜、柴旺里、周春元带来原创西河大鼓《血沃卢沟桥》,配合震撼的视频,沈忠明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观众不禁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敬佩。

薪火映心

童声述传承 群众谈感悟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师生崔然、李怡霏、孙千惠、何宇龙,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它打破了教室围墙,将课堂搬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跳出了传统讲授模式,以情景宣讲剧的形式让青少年成为传承者。崔然带着学生李怡霏、孙千惠、何宇龙走上讲台,共同演绎《硝烟中的誓言》。“我们把课堂搬到这里,就是想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读懂历史。”崔然说,剧中特意设计了抗战小战士与当代学生的“对话”,一边是烽火岁月里“誓死护家国”的呐喊,一边是新时代下“强国有我”的承诺,用孩子能懂、能参与的互动形式,让精神传承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情感共鸣。


 

报告会最后,小宣讲员李怡霏领唱《如愿》,丰台区少年宫的同学们和宣讲员共同放声歌唱:“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嘹亮的歌声穿越时空,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凝聚着新时代丰台人传承抗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

宣讲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曾雯萱感慨道:“之前在课本里了解抗战历史,今天听了这些故事,英雄们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了。佟麟阁将军舍家为国、沈忠明烈士奋勇杀敌,他们用生命守护家国,我们现在更要把这份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丰台发展多做贡献。”

文明引导员郭风玲也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文明引导员,我每天在街头引导市民出行,今天听完宣讲,我觉得自己的工作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要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和大家一起传承这份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城市文明出一份力。”

 

丰台区“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即日起启动巡讲,让更多人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来源:“北京丰台”公众号

审核: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