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20年来,“两山”理念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一以贯之践行“两山”理念,宣讲家网发表陈庆修的文章《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61期

划重点

“两山”理念源于深刻认识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两山”理念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指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的可行路径,蕴含着科学方法论原则。

“两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会点

“两山”理念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和典范:“两山”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两山”理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生态文明改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还是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一个根本理念就是“两山”理念。

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句摘录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一以贯之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所代表的良好生态系统,直接关乎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效率,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金山银山象征着经济发展成果,只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两山”理念引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开辟出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联知识点1

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绿水青山是自然生态财富,经过科学开发利用可形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从而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绿水青山由自然财富转向经济财富。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要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交易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绿水青山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转化,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生态特色塑造成绿色产业优势。

关联知识点2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市场体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以生态价值内生化、增长范式协同化、治理模式系统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关联知识点3

牢固树立激励约束并重的绿色政绩观。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践行绿色政绩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续加以推进。要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着眼于反映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注重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的协同变化情况,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方法,将“双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制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绿色政绩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形成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