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大兴区,在第十一区红色文化博物馆,首个平南红色文化专题“类博物馆”开展宣讲活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贺亚兰,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薄茹出席。大兴区宣传系统党员干部、各单位宣讲工作负责人及骨干宣讲员等200余人现场聆听。
特色宣讲
8位宣讲员以“亲历者后代”“历史研究者”“青年传承者”等多元视角,用质朴语言回溯抗战岁月,深刻诠释伟大抗战精神,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1
房山区委党校教师刘金玲以马安村两面锦旗为切入点,讲述这个“抗日模范村”全村老少筹粮支援前线、冒死掩护伤员的故事,对比今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貌,展现“英雄土地的新生”。
2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沙峰含泪追忆姥爷左权将军——这位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在突围时舍身护战友的最后时刻,哽咽的讲述让现场听众红了眼眶。
3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吴怡萱作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志愿讲解员,以史料揭露日军活体实验的暴行,呼吁青年“以史为鉴,挺膺担当”。
4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丛榕解析《黄河大合唱》从“救亡号角”到“复兴乐章”的时代演变。
5
70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林汉京,用14年的坚守讲述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就义诗背后的气节。
6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杨舒惠还原《晋察冀日报》印刷机从数吨重改造为30公斤“枣木机”、战士们背着它转战太行的传奇。
7
首钢退休干部李镭再现模式口乡亲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夹钢淬火”的军民同心场景。
8
战时一等功荣立者王曙光则以自身踩雷致残仍坚持公益的经历,诠释“军人使命永不褪色”。
观众感言
榆垡镇辛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静芝:听了这场报告会,我热泪盈眶,非常激动。我们这有个红色博物馆,结合这次宣讲,我们将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赓续红色血脉的力量,指导我们把村里工作做好,把文明乡村建设好。
大兴区百姓宣讲团成员潘婧:宣讲员讲的每一个革命先烈的故事都感人至深,也让我们对伟大的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为大兴百姓宣讲团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递下去,讲好大兴故事,讲好老百姓的故事。
大兴区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任娜敏:我有幸聆听了现场的宣讲报告会,感触很深。更加深刻的感悟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作为一名宣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主动担当作为,组织好区级各项宣讲活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