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服贸会首日,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统筹组织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重磅活动——《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等标准系列发布仪式于北京首钢园成功举行。作为首次亮相服贸会的重要环节,联合会以“好建材、好建造、好科技、好服务”四大展示区域为基础,构建起覆盖建材、建造、运维与服务全链条的展示体系。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景万,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企业联合会会长张建利,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义,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倪炜,北京企业联合会工程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常务主任阮保国,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张永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新乐,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颜钢文,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营销部总经理毛欣飞等100余人现场参会,千余人线上观看。
一、《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发布暨北京市绿色低碳建材供应商管理平台启动,为"好房子"建设立规赋能
作为本次发布会最引人瞩目的成果,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是全国首创针对建筑行业设立的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创新性地实现了对建材供应商与施工企业的双向信用评价。该标准首次将绿色低碳绩效与信用机制深度融合,通过对建材生产销售、工程施工建造等全环节进行碳足迹追溯与低碳性能认证,建立可量化、可追溯、可认证的信用评价体系,为行业精准降碳提供了系统化的北京方案。
同步启动的“北京市绿色低碳建材供应商管理平台”是该标准落地应用的核心载体之一。平台整合绿色低碳建材认证、供需精准匹配、碳排放全流程追溯等核心功能,为“好房子”建设提供可靠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撑。这一“标准引领+平台落地”的创新模式,不仅填补了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的空白,更为全国建筑领域信用评价机制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板。
二、《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程》宣贯暨北京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应用平台启动,破除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能
北京市地方标准《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程》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共同主编。活动现场,北京市企业联合会工程数字化委员会主任北京天辰信总经理贾正芒围绕《规程》核心内容展开专题解读,从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到归档存储的全流程技术规范,再到各参与方的责任界定,进行了系统阐述。《规程》明确了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安全可用”的核心要求。《规程》的出台,填补了北京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空白,为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指南针”。
同步启动的北京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应用平台,依托规程实现了工程档案管理的革命性突破。平台支持业务流程在线审批、同步形成合规电子文件、电子签名签章、自动合规校验及一键组卷归档,有效打通建设、施工、监理、质量监督与档案验收多部门数据链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切实解决了工程档案“查用难、保管难”问题,推动北京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全面迈入“全流程数字化”新阶段。
三、《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宣贯,奠定行业发展数据基石
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主编的《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在活动现场进行宣贯。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该标准已成为建设工程数据标准化领域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标准解决了因分类与编码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为人工、材料、设备和机械等核心生产要素建立统一的“数据语言”,有效打破了软件系统之间、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壁垒,推动了BIM技术、智能建造、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该标准已被《京津冀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定额》、2021版《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标准》及北京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造价管理协会编制的材料设备综合价等多个重要工程计价依据和价格信息体系采纳,为构建行业级统一数据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新版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申报的《基于建设工程工料机分类及编码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授予“建筑应用创新大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下一步还将对该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将新增对建材、设备、技术及工法的碳属性描述,精准追踪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确保碳数据准确、可比、可追溯。既符合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行动计划,也适配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提出的“产品数字护照”要求,为中国建筑建材产品溯源符合国际监管要求、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北京市绿色低碳建造创新研究中心组建合作启动,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绿色低碳建造创新研究中心的组建合作在活动现场正式启动。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以及施工企业、建材企业代表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率先启动了研究中心的合作组建工作,旨在打造“政、产、学、研、金、用”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
研究中心将聚焦绿色低碳建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重点破解“好房子”建设中建材端与施工端联动降碳的关键技术难题。中心还将积极开展建筑领域碳资信评价体系研究及碳资产开发管理工作,加速零碳建筑技术、绿色低碳建材研发成果向实际工程项目的转化应用,为北京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系统性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首都打造绿色低碳建造示范城市。研究中心未来期待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加入,共同聚力推动建筑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五、绿色金融研究合作启动,为行业转型注入"资金活水"
绿色金融研究合作启动是本次发布会的重要亮点,标志着北京建筑、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入“金融赋能”新阶段。此次合作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同发起,基于《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创新构建了“绿色信用-金融支持”的产融结合新模式。
该合作首次将建筑企业的绿色低碳绩效与金融服务深度挂钩,通过开发专门针对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将碳足迹、减碳成效等量化数据转化为融资授信、利率定价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绿色低碳建材研发、低碳施工技术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更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绿色低碳领域,有效破解了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行业痛点,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持续的“金融活水”。
本次发布会通过集中发布一项关键标准、重点宣贯两项重要标准、启动两大数智平台、开启两项重要合作,构建起建筑行业“标准引领-平台支撑-金融赋能”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既精准服务北京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与“好房子”实践需求,又以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全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北京经验”,更以绿色金融赋能打通产融协同“最后一公里”,推动绿色低碳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为中国建造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