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背景

城市基层治理尤其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引发的民生问题最牵动居民的心。朝阳区某号院小区便面临此困境。该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原属北京某国企家属院,4栋住宅楼中18户为半地下室。根据《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三供一业改革政策,产权单位将物业管理职能分离移交给首开集团下属的物业分公司。2025年7月中旬北京遭遇暴雨天气,该小区半地下室再度失守,7户居民家出现返水倒灌。市民反映“此处半地下室一到雨季都被泡水,现在下雨又被泡了,返水泡了家具。产权单位无人管,社区居委会虽然临时处理,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希望迫切相关部门改造下水管道,并且要求赔偿损失”。

二、解决措施

(一)即时处置情况:快速响应,解燃眉之急

1.迅速对接,明确诉求

社区接诉后第一时间联系核实详细情况,确认具体问题诉求为处置工作锚定方向。

2.现场查勘,找准症结

社工协调物业前往居民家现场查勘。7月10日朝阳区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因暴雨期间瞬时雨量过大,远超排水设施承载能力,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把过大的降雨全排空,市政排水井管道内暂时积水;同时因院外市政下水主管道堵塞,小区内雨水无法外排,且小区排水管道低于市政管道、不利于向外排水,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半地下的居民家积水。

3.联动处置,清除积水

找准问题根源后街道、社区与物业立即联动,协调市政排水集团赶赴现场,对堵塞的排水井管道进行专业处理疏通。

4.帮助清扫、安抚居民

社区联合物业对居民家的积水及时清扫清理。后续几日跟进确认未再发生返水积水,缓解了紧急困境。

(二)应急防控:申请经费安装止水阀防问题复发

对返水问题后续相关诉求,街道协调物业管理权所属的首开集团、物业、市政排水集团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但管道改造需多部门协调推进,过程时间周期较长,若短期再次降雨,半地下室居民仍可能面临积水风险。

为防止管道改造前再发生问题,社区党委想居民之所需,急居民之所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研究防控方案,计划为半地下室居民按照止水阀。经费难题由社区党委党建引领,经党员、群众代表和社区两委专题讨论会充分协商,同意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实施排水管道安装止水阀应急项目。提交党服应急经费申请,推动项目落地、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实施安装,为居民筑牢防汛防线。

3、长远处置情况:标本兼治,破长期难题

1.推进管道改造,解根本之困

针对诉求人要求改下水管道,街道发挥吹哨报到机制作用,协调首开集团、物业分公司、市政排水集团等召开排水管道改造问题专题会,首开集团负责人表示改造下水管道项目前期招标已完成,提供了管线改造图。后续又召开接诉即办研判沟通会,推进管道改造。待首开集团修改完善施工方案,街道与社区将持续跟进,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2.协调损失赔偿,维护居民权益

在街道社区积极协调斡旋下,积水受损居民与物业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调解。最终物业协调保险公司对居民的损失进行专业定损,已支付相应的赔偿款,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3.强化汛期巡查,筑安全屏障

为防范后续降雨引发问题,街道向物业明确要求下雨要第一时间安排人加强巡查频次,重点关注半地下室。社区同物业一起巡视,确保抽水泵、疏通机等防汛设施正常运转,早发现早处置。

4、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处置,防止问题蔓延

1.多渠道收集诉求,全方位覆盖

社区未局限于12345热线接诉即办平台,而是主动梳理下雨期间或汛期其他问题并处置。拓宽诉求收集渠道,如居民来电、来访面对面交流、居民微信群、社工入户走访,全面收集相关问题,确保居民诉求有处说、有人听。

2.分情况精准处置,高效率解决

针对不同点位不同楼层的漏雨积水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对漏雨问题协调维修人员进行防水补漏;对楼道和地面积水,优化排水坡度并增设排水口,精准施策、降低漏雨积水风险。

三、取得效果

经系列处置措施落地,前期(6月、7月中旬)反映下雨积水问题的居民家,在7月下旬至8月的多轮降雨中未再出现积水返水,积水难题得到解决。同时社区未诉先办、靠前服务,对其他问题隐患排查处置,减少了后续漏雨积水工单量,居民安全感提升。

四、办理流程中的亮点

1.既有即时处置措施又有长远解决方案——“即时+长远”双轨并行,兼顾效率与根本

面对问题,社区第一时间联动物业、市政排水集团快速解决紧急问题。以协调联办机制处理积水倒灌难题,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协调多部门召开专题会、接诉即办研判会,推进改造管道,既解燃眉之急又破根本之困。

2.应急防控前置发力,预防问题复发筑牢民生防线

主动预判风险,申请经费为半地下室居民安装止水阀,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在管道改造前防止问题复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服务理念。

3.举一反三全面覆盖,提升治理效能

未局限于单个诉求解决,而是以此为契机,全面排查、分情况解决,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治理一类问题的跨越,提升了治理水平。(作者:徐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