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IDC 预测 2030 年生成式 AI 将带来近 20 万亿美元经济收入,而《数字化的力量》(第2版)的作者,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却指出 "AI 离人很近,离企业很远" 的行业痛点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在 AI 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企业依靠什么才能真正抓住变革机遇,避免被时代浪潮抛下?答案在于将技术和业务真正打通,同时在流程中进行优化和调整,而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是这一切的关键。
▍不是AI+,而是AI驱动重构
在传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常将技术视作辅助工具,借助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平台优化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已远超效率工具范畴,正以更深远方式重塑企业的商业逻辑、组织管理和竞争优势。
在《数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郭为反复提到,真正发挥价值的AI应用应进入“高价值区域”,即达到甚至超越多数专业人士的水平,并具备广泛的泛化能力。这种“通专融合”的技术路径,正是企业跨越AI应用瓶颈的核心所在。
AI时代的创新,重点在于盘活数据资产,并非一味追求技术完美,而是以AI推动流程优化。“AI for Process”理念正是强调借助AI技术的深度应用,重塑企业的“工作流”。从研发、销售到运营,通过数据与AI重新衔接,不仅提升效率,更重构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AI不应被视作外在工具,而是企业深度重构的推动者。如果仅把AI当作附加手段,而未将其融入企业内在逻辑,就无法真正释放其变革潜力。
▍以流程再造激活AI价值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深植于流程之中。郭为指出,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源于业务模式、技术范式与管理方法的共同作用,而三者的交汇点正是“流程”。工业革命中福特的流水线重新定义了生产,而今天,AI正在重新塑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在《数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郭为引用了大量神州数码自身基于“AI for Process”实践的案例。其中,搭载“神州问学”引擎的智能助手“超超”,是个非常有意思的Agent。目前,“超超”已成为神州数码员工日常工作的标配助手,通过自然语言即可完成会议室预订、工单管理等操作,将事务性工作效率提升40%以上。
这不仅是一次工具升级,更是人机协作机制的根本变革——让人聚焦于决策与创新,AI处理重复执行任务,形成“人机共舞”新型工作模式。
▍构建数据驱动的进化型组织
AI时代,企业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数据资产的运营能力。郭为强调,流程改造必须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企业需系统积累数据资产、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标准,实现数据、流程与算力的闭环整合。
单一企业数据有限,需依托产业级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标准化与互联互通,为无边界协同创造条件,使得AI应用能够跨越企业限制,在产业链层面创造更大价值。IDC报告显示,63%的企业选择本地或混合云部署AI工作负载,以兼顾数据安全与弹性扩展。
另一方面,组织持续进化的核心在于建立AI驱动的“永动机”——借助AI不断生成的数据能力,为企业持续注入创新动力。通过引入长短期记忆等机制,智能体可从每次交互中持续学习,实现从“工具”到“伙伴”的演进,这种进化能力正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走中国特色的AI落地之路
在《数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郭为多次强调:“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有中国特色的AI发展道路。”这条路径的本质,在于将AI技术与中国产业实际相结合,聚焦制造业、金融等优势领域,深耕“AI for Process”的应用场景。中国在全球造船订单中占比超过60%,钢铁产量超过50%,这些坚实产业基础,使得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数据资源,为AI在行业纵深的深度应用提供了丰富土壤。
对企业而言,不被AI浪潮淘汰的关键,在于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流程优势,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业务动能,将组织机制转化为进化动力。《数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写到:以“通专融合”为技术战略,以流程再造为主战场,以数据资产为根基,以生态协同为支撑,企业能够实现从技术应用到组织全面升级的系统转变。
AI时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那些将AI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构建数据驱动型组织、并走出适合自身落地路径的企业,必将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