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正在家庭、学校与平台之间形成联动共生的新格局。9月24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发布,对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与专项报告。

近年来,AI(人工智能)学习机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持续上升。众多学校将AI学习机融入课堂互动,呈现实时答题情况,评分英语口语发音,实现学习数据可视化,通过“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机制,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蓝皮书认为,未来学校的教育者将呈现复合型特征,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将与黑板、教科书等传统工具一样,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蓝皮书调查显示,城乡未成年人在教育资源与认知结构上差异性显著。城市未成年人AI学习机拥有率更高,但农村未成年人在家庭数字教育中发挥着更为明显的主导作用。2024年,乡村未成年人“经常教”父母使用数字技术的比例已达39.4%,超过了城市的28.8%。未成年人从原有的技术学习者转向数字技术指导者,通过日常操作指导、设备调试、应用推荐等方式,逐渐成为“数字反哺”的重要力量。

当前,未成年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方式逐渐由工具型使用转向陪伴型使用,“未成年人模式”虽已覆盖主流平台,但多数平台尚未建立基于年龄分层的动态防护机制。蓝皮书建议,应构建有效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强化分龄治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完善精准风控体系,为未成年人构筑起科学、动态的网络安全屏障。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