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持续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创新、服务升级、效能提升,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以来,全区新设经营主体4.62万户,同比增长94.32%,新设数量全市第一,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48.85%,存续主体总量突破25万户,全市第三、平原新城首位,市场活力加速迸发。
(一)聚焦制度创新,推动政务审批更便捷
区市场监管局以制度性改革为抓手,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退出不顺畅等突出问题,实现市场主体进退自如。一是深化登记极简化,实现承诺即准入。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企业在办理设立、变更、备案等业务时,只需提交符合规范的承诺书,即可当场完成审核,快速完成业务办理。今年以来,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业务超14万户次,办理时长从1天压缩至最快15分钟。在自贸区昌平组团内试点登记确认制,以确认代替审批,打造“信用承诺+形式审查”新模式,组团内新设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10.21%。二是深化“证照联办”改革,实现准入即准营。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将“证照联办”扩展至药店、餐饮、医疗器械等10个高频场景,实现一次提交、并联审批、统一出证,今年以来,为企业办理“证照联办”业务590余户次。在此基础上,叠加“一业一证”改革,聚焦40个场景集成审批要素,将同一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凭证”,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综合许可凭证”36张,覆盖11个业态,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优化简易注销流程,实现退出便利化。对未开业、无债权债务的企业推行简易注销,材料更简化、公告期由45天压减至20天,适用范围拓展至破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截至目前,简易注销在企业注销总量中占比达80%。
(二)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新模式
区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准入审批从线下跑向网上办、智能办转型,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体验。一是推行“全程网办”,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将市场监管领域11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程网办,企业开办网办率超过98%。拓展境外投资者在线身份认证渠道,推动外资企业设立周期从2—3个月压缩至最快1天,有效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二是拓展“一网通办”,实现集成服务“一次办”。围绕餐饮店开办、企业信息变更等10类高频场景,打造“一次提交、一网流转、并联审批”服务模式,系统自动分派、部门协同办理,彻底告别多头跑、重复交,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上线“智能咨询”,实现政策咨询“随时问”。创新推出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依托2.64万条知识库,可解答近7000类常见问题,日均热线接听量约500个。同步上线虚拟助手“小登”,支持语音、视频、文字交互,提供智能问答、材料查询、政策讲解等服务,实现智能导办、精准答疑。
(三)推进协同集成,构建全域通办新格局
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打破区域、部门、校地壁垒,推动政务服务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一是推动京津冀“跨省通办”,实现“同事同标”。推动市场主体类26项政务服务事项京津冀三地实现无差别办理,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规则与流程全面统一。建立名称保护机制,驰名商标、老字号以及知名企业得以无缝延续,解决企业跨省发展的后顾之忧。推出“一站式”迁移服务,企业一次申请,最快可1日办结。今年以来,累计服务跨省迁移企业37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二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集成服务效能。在“个转企”领域,线上联合税务、人社等8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将变更登记、清税核验、账户变更等7个事项整合,办理环节由11个压减至4个,时限由23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动“个转企”由“多部门分头办”变为“集成化协同办”。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个转企服务专区”,通过部门数据共享精简重复材料7项,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集成出件”,线下跑动次数由3次缩减为1次。三是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立足监管职能,主动服务昌平区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工作,联合驻昌高校、创投基金、校友联合会启动“1+1+5+N”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与石油大学共建首个“校地合作”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站,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政策申领、技术对接、资金支持“一站通办”,打造“创业资源一张图”。今年以来,我区新设青年创业企业1.59万户,同比增长114.23%,相关经验被央视等媒体专题报道。
(四)突出精细服务,营造暖心发展软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登记审批服务向全链条、全周期、全区域升级。一是构建统一的审批体系,推动准入审批“就近办、专业办”。将市场主体登记、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审批事项集中由登记注册科统一受理,设立四个登记注册分中心,推动服务下沉,确保企业就近办、马上办。其中,“回+”双创分中心实现了对回天地区企业的近距离服务,生命科学园分中心创新推出“一对一专员”服务,推动“就近办”升级为“精准办”“专业办”。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现“准入无忧、退出有序”。围绕登记注册、迁入便捷、政策服务、日常走访、迁出预警、回访问询、整改反馈七个环节, 通过发放政策服务集成卡、设置重点企业服务专窗、一对一帮办等措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建档施策,联动攻坚,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今年以来,助力中国石油、中铝集团、葛洲坝集团下属子公司140余家重点企业落地昌平,6月份实现38个月以来首次企业净迁入,扭转了企业净迁出态势。三是织密集群注册网络,助力初创企业轻装上阵。在全区建成40个集群注册平台,提供住所托管、政策解读、合规辅导等系列服务,靶向解决小微初创企业场地租赁、股权架构设计等难题,今年以来,集群注册平台内新设企业2.26万户,占全区新设企业的55.10%,累计为初创企业节省成本超1800万元。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