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润心,更要促行。10月1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的这堂“大思政课”让家国情怀变得可触可感,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用真挚的情感、鲜活的故事,向240余位师生讲述抗战时期的动人故事,深刻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宣讲现场

 

刘金玲讲述马安村锦旗的故事,眼中闪烁着对这片英雄土地焕发新生的喜悦。李镭将模式口百姓为大刀队日夜磨刀的铿锵声响带回现场,铸就了那段军民同心的精神脊梁。林汉京以激昂的声音追忆吉鸿昌将军“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铮铮誓言,令全场肃然起敬。邢秀花用歌声串联烽火岁月,旋律跨越时空,让抗战精神在会场中回荡。范东明讲述八路军冒死营救11名美军飞行员的壮举,军民护送他们穿越火线,彰显了超越国界的正义与勇气。王曙光生动诠释“军魂”背后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

宣讲团老师教学生演唱《大刀进行曲》

铿锵的讲述、热烈的掌声、嘹亮的歌声、温暖的互动,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让现场每一位听众都深深沉浸其中。

师生感言

这次宣讲活动是一堂鲜活深刻的“大思政课”,一次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展现的顽强不屈、团结一心的品质,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抗战精神蕴含着爱国、牺牲、奋斗、团结等核心价值,这些精神品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我们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校也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载体,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筑梦未来,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发展中心 马静主任

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校园,给学生带来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与家国情怀产生深远影响。宣讲团用有温度、有细节的百姓故事,让历史从书本走入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共鸣,树立了可感可泣的精神标杆。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抗战精神所蕴含的信念与奉献,正是学生们在面对当下学业压力与未来挑战时最需要的精神营养。这能激励他们在个人成长中,多一份不畏艰难的坚韧,在人生选择时,多一份心系家国的担当。

——校团委书记 骈建伟老师

我有幸现场聆听了抗战精神宣讲员的分享。那些曾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片段,经宣讲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仿佛褪去了时光的尘埃,变得鲜活立体、直击人心——有好几次,我都清晰地感受到眼眶发热,滚烫的情绪在心底翻涌,久久无法平静。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以教育者身份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考启蒙。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更要让他们“读懂”历史背后的精神力量。我们是红色故事的“传递者”,更是精神传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班主任 冯维老师

聆听这场抗战精神宣讲报告会,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深感这样的教育多么珍贵。六位宣讲员从不同角度还原了那段历史,每个故事都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种子。作为班主任,我意识到爱国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让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班主任 高志凤老师

宣讲员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带领我们重温了历史,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而具有深刻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对那段烽火岁月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有了全新的感悟。宣讲会上,最打动我的并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所讲述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鲜活故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他们真正理解并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班主任 林姝嫚老师

这堂讲座不仅是历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传承,让孩子们明白今日的安稳是无数先辈以热血铸就。作为班主任,我坚信这样的红色滋养,会让他们更懂责任与担当,在未来以实际行动传承这份家国情怀,成长为有温度、有力量的新时代少年。

——班主任 郑乐秒老师

初一6班  马依依

初一1班  花辰曦

初一1班  李潇然

初一4班  张嘉一

初一1班  贺木青

初一1班  罗诗涵

初一3班  方涵菲

初一6班  胡梓琪

初一3班  涂歆婷

初一6班  谭柏豪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