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特别策划推出“讲好百姓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系列短视频。让我们在英烈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在历史回响中凝聚奋进力量。本期视频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经理孙畅为您讲述《三封家书》。
讲述人:
孙畅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经理


这位八路军战士,就是我的姥爷——王峰,他曾是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的作战参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姥爷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三封家书。
姥爷在第一封信里记录了他参军时的情景,“那是1936年寒冬,中央红一方面军从陕北渡过黄河,来到了山西省浮山县。有一天,我突然听见村口有人喊,‘红军来了,给咱们分田地了’。我跑到村口,看见那些戴红星帽子的汉子,正帮着村里人挑水砍柴;还有的喊着口号,拿着标语。我走近一看,原来标语写的是‘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那年姥爷才16岁,就加入了这个队伍,成了一名“红小鬼”。

这第二封信“那是1939年春天,我们六八四团第一支队,在太行山让鬼子包围了。鬼子的炮弹炸得昏天黑地,陈士榘支队长胸口挨了枪子,血喷了我一脸。我奉命带领战士们迅速突围抢救首长。一连翻了两座大山,首长刚脱险,谁知轰的一声,我被埋进了炮弹坑里,等战友把我救出来,左胳膊上全是血,耳朵震得什么都听不见了,还硬是咬着牙把红旗插在树杈上,扯开嗓子喊:‘喘气的都跟我冲!’就这么硬扛了两天两夜,最后掩护部队冲出了包围圈。”

最让我揪心的是第三封信,在晋西南事变前夕,姥爷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带领一所随军学校转移,为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必须强渡汾河,信里说:“我扑通就跳了下去,河水一下就没到了胸口,那水冷得真叫个钻心。等把人全都送到了河对面,手脚早没知觉了,但值!三十七个随军妇女和孩子全都活下来了。”

姥爷16岁扛枪卫民,39岁燃尽生命。二十三载烽火路,他在枪林弹雨中写下对党的忠诚,他用生命兑现了一名军人的誓言。正如姥爷信纸背面所写,“宁可阵前亡,不愿在后方。”这短短十个字,是他用生命守住的信仰,更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想大声地告诉姥爷,如今的中国如您所愿,如今的中国处处绽放着新时代的光芒。
来源:宣讲家网
审核: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