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凌晨,天光未亮,一批雪友已早早起床,迫不及待赶往雪场。7点多,伴着阳光洒向雪道,雪友们在山顶辗转腾挪、飘逸滑下……一场恰到好处的寒潮与初雪,让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雪场迎来历年来最早“开板”,更创下京津冀地区雪场“首滑日”纪录。
2025-2026雪季,从高铁站至雪场的免费接驳、各雪场间的无缝衔接,到优质教练员的引入、天然野雪道的开放,再到趣味滑雪设备的精进设计,崇礼各大雪场推出的一系列升级举措,将为各地奔赴而来的雪友带来全新冰雪体验。近年来,在北京冬奥会的辐射带动下,冰雪经济已成为拉动旅游和就业的新引擎,“滑雪度假”与“家门口就业”,成为京津冀地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崇礼雪场迎历年来最早“开板”
全国雪友奔赴向往之地
10月21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崇礼的山脊上,皑皑白雪被镀上一层金黄,万龙滑雪场渐渐热闹起来。7点多,雪友们陆续进入雪场,第一位冲上坡顶的雪友黄先生,成为今年万龙滑雪场“首滑”的幸运儿。
李先生“首滑”
他一手举着手机记录瞬间,另一只手握着运动相机,踩着单板从“金龙道”纵身跃下。随着速度不断加快,雪板在雪道上划出一道飘逸弧线。山坡两侧的树林挂满银霜,风声从耳边呼啸而过,呼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又瞬间消散,脚下松软细腻的雪层,在雪板滑过时发出清脆的“咯咯”声。
“这里的‘面条雪’质感太棒了,不仅平整,天然的山体坡度还特别有挑战性!”来自香港的黄先生难掩兴奋。今年40岁的他是狂热的冰雪爱好者,已连续6年专程来崇礼滑雪。“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第一批雪永远最有质感,松软的雪能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今年,他从广东自驾2000多公里抵达雪场;往年在北京工作时,乘高铁前来仅需一小时。
黄先生早已把崇礼当作自己的“滑雪根据地”,他在这里购置了房产,距离雪场开车仅十几分钟路程,今年雪季计划长住一段时间,尽情享受滑雪乐趣。谈及这些年万龙滑雪场的变化,黄先生感触颇深:“以前‘开板’时,雪场只开通两条雪道,今年一下子增加到5条,部分雪道还进行了拓宽,体验感越来越好了。”不仅如此,这里的美食也让他念念不忘,各类特色菜品总能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
张家口崇礼聚集了9家滑雪场,彼此距离不远且各有特色:万龙滑雪场拥有茂密树林,滑雪时能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富龙滑雪场的公园滑雪设备完善,适合“炫技派”练习技巧;云顶滑雪公园则保留着冬奥各类专业设备,能让雪友体验专业级滑雪场景。雪友可随时切换场地,总能收获新鲜感。
10月寒潮突袭后,崇礼又迎来一场大雪,为雪场争取到宝贵的人工造雪窗口期。“今年‘开板’时间是万龙成立23年来最早的一次。”万龙滑雪场宣传部运营总监刘宇介绍,顺利“开板”一方面得益于寒潮带来的适宜造雪天气,10月17日便启动“雪炮”造雪;另一方面,今年夏天雪场对造雪管线进行了全面升级,造雪速度大幅提升,进而能开放更多雪道。
10月21日当天,万龙滑雪场迎来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雪友,其中大多来自京津冀地区。为方便游客出行,雪场特意对照高铁站时刻表,为每一趟抵达的列车都安排了免费接驳车,游客下了高铁就能直达雪场。
让该雪场引以为傲的服务和美食,今年也完成了升级。刘宇介绍,除更新雪道指示标志让指引更清晰外,游客服务中心还针对穿戴雪具的游客做了细节优化,比如,增加雪具放置区域、升级休息空间等。同时,雪场还引进了新的餐饮项目,让雪友在滑雪之余能品尝到更多新鲜美味。
“随着国际赛事的举办以及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这两年云顶滑雪公园的国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云顶滑雪公园宣传负责人柯洋介绍,去年云顶滑雪公园共接待60万人次雪友,且每年雪季都会接收京津冀地区学校的冬令营团队以及来自全国的研学机构学生。今年还收到不少东南亚旅游团的预约请求,目前初步确定新雪季将有两三千名国际游客前来。
便捷的交通、持续升级的设施、优质的服务,让崇礼的雪场不仅吸引着京津冀地区的雪友,更成为全国冰雪爱好者向往的目的地。
冬奥场馆严控雪质标准
各种雪道满足不同水平玩家
“首滑”前一周,崇礼雪场的“开板”时间还处于待定状态。
受寒潮影响,自10月16日起,崇礼区气温骤降且湿度条件适宜,各大雪场随即进入紧急部署阶段,运力设施检修、硬件设备升级及安全防护完善等工作全面全速推进。10月17日,全区1146台造雪机同步启动,轰鸣声中,各大雪场迅速被皑皑雪雾环绕……
在云顶滑雪公园,一名造雪师傅抓起一把雪轻轻扬起仔细检查,雪花无结块、轻盈飘散。据介绍,造雪后需在适宜温度下静置48小时左右,让水分自然蒸发一些,再进行推雪和压雪处理,这样的雪不易结块,滑起来也更松软细腻。与往年相比,今年气温低、湿度低,更适合造雪。原本雪场担心遭遇暖冬,提前购置了冷却塔,目前暂未派上用场。
云顶滑雪场启动雪炮造雪
云顶滑雪公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的比赛场馆。“我们原本计划11月7日‘开板’,没想到10月22日下了一场雪,便加紧调整为11月1日‘开板’。”柯洋介绍,这一时间比去年整整提前了20天。
10月17日起,造雪工作按下“快进键”。云顶滑雪公园的造雪工人实行三班倒制度,全力投入造雪生产。不过,由于公园场地处于阳面,人造雪更容易融化,且目前仍严格沿用冬奥会时期的雪质标准,因此造雪进度相对慢一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下,北京冬奥会对崇礼的辐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不仅让当地滑雪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更让崇礼逐渐成为承接国际冰雪赛事、连接全球冰雪爱好者的重要节点。以云顶滑雪公园为例,今年除计划12月前开放40条雪道外,还将承办4项国际性滑雪赛事,届时会有多位滑雪明星运动员参赛。这意味着,造雪师傅们还需按照国际赛事标准,对比赛场地的雪道进行二次塑形,包括精准调整跳台角度、控制U槽槽壁深度等,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太舞滑雪小镇,除凭借温泉资源和度假属性吸引雪友外,新开的野雪道成为亮点,备受关注。新雪季,小镇全新打造了4条野雪道,既提升了探索性,也强化了安全保障。太舞滑雪小镇品牌总监任晓强解释:“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海拔优势,崇礼能形成滑雪者最青睐的‘粉雪’。这种雪无需任何人为加工,平整度和湿度全靠自然风力塑造,很多滑雪场人工造雪时追求的质感,其实都是在模仿‘粉雪’。”
太舞滑雪场
不过他提醒,畅玩野雪道需要具备一定的滑雪技术,同时存在一定风险。“早在夏秋交替之际,我们就开始为新雪季的野雪道做准备,包括清理场地、规划路线、设计走向以及安装安全防护设施。但我们不会对野雪道进行人工造雪和压雪,尽量保留其‘野’的本色。”任晓强透露,为让更多雪友体验野雪乐趣,全新的4条野雪道中,有一条是专为儿童及初学者设计的低难度路线,另外3条则面向进阶玩家,是充满挑战性的中高难度路线。雪友在滑行过程中,能穿梭于原生林木之间,沉浸在无拘无束的滑行节奏里,体验到与常规雪道截然不同的畅快与自由。此外,太舞小镇的全新雪地摩托项目也将在新雪季同步开放,游客可驾驶雪地摩托在辽阔雪原上飞速驰骋。
新雪季,太舞滑雪小镇还在公园区域为不同水平的玩家设计了专属动线:初学玩家可在友好型小公园区域轻松入门,体验滑雪跳台与各类道具的乐趣;进阶玩家则能挑战全线连贯设计的赛道,从多尺寸跳台到丰富的道具组合,满足进阶需求。公园内还特别开辟了一片宽阔的追逐、波浪道区域,刚攻克初级道的玩家可在此感受“轻自由式”滑雪的趣味起伏,尽情展现技巧。目前,太舞滑雪小镇的“开板”时间也已从之前的“待定”明确为11月7日。
北京教练扎根崇礼发展
冰雪经济催生多元新职业
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京津冀地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此次国际游客中,已有千余人报名参加滑雪教学,这也是云顶滑雪公园有史以来国际团体教学合作规模最大的一次。为应对这一需求,滑雪学校校长潘荣峰已制定专项计划:除继续沿用加拿大国际教学体系,确保所有教练均接受专业培训并考取滑雪指导员国职证书外,新雪季还将扩招30多名精通外语的教练,保障教学与指导顺利开展。
来自北京的李先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曾担任篮球、游泳、滑板项目教练。“起初我只是一名滑雪爱好者,在北京的滑雪场学会滑雪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每周都会坐大巴去云佛山滑雪。”随着技术不断提高,他对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心仪的场地。最终,综合雪质和交通两方面考量,他选定了崇礼。
“来过一次后我就‘走’不了了。”他说,自己喜欢这里的山道坡度,以及在森林“野雪”区域穿梭的快感,“依自然条件建设的雪场趣味性很强,玩法也更多样。”随着专业性日益提升,李先生考取了专业教练证书,并入职万龙滑雪场滑雪学校担任教练,“解锁”了自己的新职业。
万龙滑雪场
放在几年前,像李先生这样从北京专程来崇礼扎根做滑雪教练的情况并不多见。如今,随着冰雪经济的升温,崇礼的滑雪场成为不少人实现职业理想的地方,带着专业技能而来的从业者,也让当地雪场的教学水平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10月23日早上8点多,家住崇礼区的蔺先生驾车抵达云顶滑雪公园的滑雪学校,开始对新入职教练进行培训。他的爱人则前往附近一家酒店,准备面试当天前来报到的员工。他们上班的地点离家只有20分钟路程。“我们一家都在滑雪场工作。冰雪行业兴起后,本地大部分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从事冰雪相关工作,实现了家庭、事业‘双赢’。”
蔺先生今年34岁,是土生土长的崇礼人。“我小的时候,崇礼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和养殖。”他回忆,那时家里的大人就业大致只有两种选择:想要陪伴家人,就留在田里操劳;想要寻求发展,就只能到外地闯荡。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冰雪经济成为撬动区域活力的关键支点——不仅让崇礼的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高端冰雪度假升级,更催生出滑雪教学、雪场运营、住宿餐饮等一连串就业岗位,彻底破解了当地人“要么守着土地,要么背井离乡”的就业困局。
蔺先生正是这波冰雪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受益者。上中学时,他就是张家口滑雪队的一员,大学便直接选择了体育相关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后,借着冬奥的热度,各大滑雪场加速发展,他留在本地成为一名教练:夏天带着学员爬山、骑车,冬天教学员滑雪。如今,为迎接国际旅客并提升自身教职能力,他不仅苦练英文交流,还与同事们一起考取了新西兰国际二级双板教练证书。
蔺先生亲戚家的哥哥,学习了压雪机操作并考取相关证书,如今在雪场担任造雪师傅;他的同村好友,从小卖部老板转行做起了雪具租售和民宿生意……越来越多本地人的职业转型,彰显出冰雪经济正带动崇礼本地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让更多人跟着行业一起成长,提升了专业能力,实现了职业升级。
“以前崇礼也就20多家雪具租售门店,这两年滑雪热持续升温,现在保守估计,这些大大小小的门店已超过百家。”当地居民吴女士也有相同感受。她原本在外地就业,冬奥前回到崇礼,用攒下的积蓄开设了一家小型雪具店,当起了小老板。“去年我又新开了家饭店,提供京津冀各地美食,准备今年雪季大干一场。”
大众赛事丰富冰雪体验
11月北京直达崇礼专线开通
2024-2025雪季的崇礼,已是冰雪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据统计,这一雪季全区已接待游客523.5万人次,其中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少人利用周末、节假日,驱车或搭乘交通工具前来,感受这里的冰雪魅力。
为给游客提供安全、优质的体验,10月16日起,崇礼已开始紧锣密鼓地为雪季做准备。工作人员集中对各滑雪场的设备设施展开全面检修维保,对滑雪教练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规范服务流程,并且组织所有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让各项准备工作都有章可循、落地见效。
不仅如此,崇礼还引入专业力量,启动“专家检查+精准帮扶”专项行动,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深入雪场一线,开展雪场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对新型业态开展全面摸排,聚焦问题隐患提供专业化整改意见,切实把隐患消除在雪季运营前,为游客筑牢安全防线。
新雪季里,崇礼区将倾力打造贯穿整个冬季的崇礼冰雪嘉年华。除积极承办国际雪联U型场地世界杯、全国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锦标赛等10项国际级与10项国家级高水平雪上赛事,让雪友们近距离感受顶尖竞技的魅力外,崇礼还降低赛事“门槛”,依托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精心组织百余项大众赛事,并有机融入雪地电音节、冰雪主题微短剧等80多场文艺活动,全面丰富游客在滑雪之外的多元体验。
“目前我们在各雪场均已建成娱雪乐园,拥有雪地机车、狗拉雪橇等经典项目。”崇礼区文旅体局副局长韩晓玉介绍,为让更多人感受到冰雪乐趣,今年还新增了大型雪滑梯、大脚丫爬雪山、乐高小屋等20余项适合全年龄段游客的趣味娱雪项目。此外,还创新推出“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采摘”等融合产品,并将在元旦、春节期间推出跨年音乐会、雪地派对、秧歌闹春等系列节庆活动。
“大部分游客来自北京地区或从北京中转。”韩晓玉透露,“今年11月中旬前,我们将开通从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及北京南站直达崇礼的专线班车,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为进一步方便游客,崇礼还通过完善雪场间小循环交通体系,新购置7辆配备雪具存放专区的定制接驳车,实现雪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此外,结合旅客冬季出行特点,张家口机场自10月26日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起,为满足南方游客滑雪需求,新增两条航线,可飞往海口、杭州、上海等地。张家口机场还设置了滑雪用具专用柜台、雪具分拣专用车、雪具专用安检通道、到达雪具专用通道等专享服务,让游客出行无忧。
供图/受访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